黔東南人民政府網訊 受國內外經濟環境和我州持續高溫干旱天氣的影響,同全國一樣,我州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一直在高位上運行,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累計漲幅為5.6%,高于全國平均水平0.8個百分點,位居全省第一位。
一、2011年我州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運行情況
2011年我州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呈前低后高的運行態勢,前六個月單月漲幅分別為3.7%、4.2%、3.7%、3.5%、3.8%、4.2%,雖然都超過3%,但漲幅平緩,在全省處于相對較低的水平。下半年后,受國內外經濟環境和我州持續高溫干旱的影響,以生豬為代表的副食品價格快速上漲,受此拉動我州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較快,后六個月單月漲幅分別為4.6%、4.9%、5.6%、5.8%、5.7%、5.6%,尤其是后三個月單月漲幅均位居全省前列,使得我州在2012年面臨著較重的“穩市場,控物價”任務。
2011年我州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累計漲幅為5.6%,監測的八大類呈“五升三降” 態勢,其中上漲的是:食品類上漲15.5%,煙酒上漲1.1%,交通和通信上漲2.1%,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上漲2.5%,居住上漲1.7%。下降的有:
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下降0.7%%,醫療用品和個人用品下降0.9%,衣著類下降1.6%。
二、2011年我州重要商品價格運行情況
(一)農副產品價格全面上漲
由于國際和國內貨幣供應政策放寬,流動性增加,導致國際農產品如糧食、大豆等期貨價格大幅上漲,輸入性價格上漲引起國內農副產品價格出現異常波動,同時我州持續高溫干旱天氣也成為上漲的推手,在共同的作用下,我州市場價格呈全面上漲態勢。
1、糧食價格漲幅較大。2011年以來,由于國家調高了糧食的收購價格,加上持續干旱影響,我州糧價呈小幅上漲態勢,糧食價格一路走高。12月底全州大米(標一米)平均零售價每公斤4.76元,同比上漲0.77元,漲幅19.29%;全州玉米平均批發價每公斤2.40元,同比上漲0.11元,漲幅4.8%。
2、食用油價格強勁反彈。隨著國內農產品價格全面上漲,我州食用油價格強勁反彈,散裝菜籽油價格上漲帶動各種桶裝食用油的批零價格上漲。監測顯示,12月25日,我州散裝菜籽油平均零售價每公斤15.94元,同比上漲0.5元,漲幅3.2%
3、豬肉價格呈倒“V”字型運行。2011年1—6月我州豬肉價格一直在每公斤22元—24元之間波動,7—9月是夏季也是豬肉的消費淡季,價格本應走低,但受國內豬源緊張的影響,豬肉價格一路走高,10月份達到最高值每公斤34元,此后由于國家加大了調控力度,豬肉價格有所回落,我州也回落到每公斤28元,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價格仍然上漲5.12元,漲幅21.8%。
目前豬糧比價為7.1:1,養殖戶有較好收益。
4、禽蛋、魚價格漲幅較大。由于糧食價格上漲帶動了飼料價格上漲,成本的剛性增加促使市場價格上漲。活雞市場平均零售價由年初的每公斤15.31元漲至12月的每公斤16.06元,同比上漲0.75元,漲幅4.9%;雞蛋由每公斤13.73元漲至14.10元,同比上漲0.37元,漲幅2.7%;鯉魚由每公斤13.75元漲至14.94元,同比上漲1.19元,漲幅8.7%。
5、蔬菜價格波動反復。2011年以來,我州蔬菜價格波動反復。1-2月份受節日消費影響,價格略有上漲;2-3月受產地旱災影響,價格快速拉升;4-6月由于地產蔬菜大量上市蔬菜價格迅速回落;7—9月受持續旱災的影響蔬菜價格快速拉升,10—11月降雨增多,旱情減緩蔬菜價格回落,12月份價格行情是:
小白菜平均零售價每公斤為1.93元,環比價格下跌0.06元,跌幅3%,同比價格上漲0.5元,漲幅34%。
青椒(新鮮,一級)平均零售價每公斤為5.75元,環比價格上漲0.75元,漲幅15%,同比價格上漲1.37元,漲幅31%。
黃瓜(新鮮,一級)平均零售價每公斤為5.94元,環比價格上漲0.69元,漲幅13.1%,同比價格上漲1.87元,漲幅45.9%。
西紅柿(新鮮,一級)平均零售價每公斤為4.50元,環比價格上漲0.37元,漲幅8.9%,同比價格上漲0.22元,漲幅5.1%。
茄子(新鮮,一級)平均零售價每公斤為5.75元,環比價格上漲1.12元,漲幅24.1%,同比價格上漲1.72元,漲幅42.6%。
土豆(新鮮,一級)平均零售價每公斤為3.41元,環比價格上漲0.06元,漲幅1.8%,同比價格上漲0.14元,漲幅4.3%。
(二)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同比漲幅較大
12月底,雜交稻種子(當地主銷)價格每公斤為46.38元,環比價格下跌0.5元,跌幅1%,同比價格上漲6.49元,漲幅16.3%。
尿素(含氮量46%)平均零售價每噸為2470.63元,環比價格與上期持平,同比價格上漲256.8 8元,漲幅11.6%。
農用塑料薄膜(聚氯乙烯或聚乙烯)平均零售價每公斤為18.47元,環比價格與上期持平,同比價格上漲0.88元,漲幅5%。
(三)工業生產資料價格以漲為主
1、鋼材價格變動頻繁。去年,我州鋼材市場價格上漲較快,幾種建筑用鋼材由年初每噸4700元/噸—4800元/噸漲至12月每噸4900元/噸—5000元/噸。
2、水泥價格總體上基本平穩。2011年1—9月我州水泥價格變化不大,保持基本平穩,但進入9月以來水泥價格上漲較快, 12月(普通425#硅酸鹽)平均零售價每噸為420元,同比價格上漲14元,漲幅3.4%。
3、成品油價格三次調整。受國際能源價格波動影響,國家發改委先后三次調整了成品油價格,其中一次下調,兩次上調。總體來看,全年油價漲幅較大。以93#汽油和0#柴油為例,2011年同比分別上漲了0.44元、0.38元,漲幅6.25%、5.5%。
4、液化氣價格相對平穩。2011年我州液化氣價格相對較平穩,12月液化石油氣(合同外,14.5公斤)平均零售價為每瓶121.98元,同比價格上漲4.51元,漲幅3.8%。
5、無煙煤價格漲幅較大。由于運輸成本及人工成本增加,2011年我州無煙煤價格上漲幅度較大,12月每噸1845元,同比上漲381元,漲幅26%。
三、影響價格總水平形成的原因分析
觀方面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2011以來,國際能源、貴重金屬、基礎商品、大宗商品價格的輪番上漲逐漸傳導至國內,導致輸入性上漲;二是國內寬松的貨幣政策,較高的信貸規模,帶來資金流動性過剩;三是災害天氣導致部分農產品減產,供求關系及價格預期發生變化;四是國際、國內熱錢與游資炒作重要商品,帶動價格上漲。
從我州情況分析及價格數據表現形式看,占CPI重要份額的食品類價格和居住類價格成為推動指數上漲的主要因素。
(一)農副產品價格全面上漲的傳導作用。食品類價格占總指數的權重較大,對總指數的走勢舉足輕重。2011年食品價格呈逐級攀升態勢對價格總水平上升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二)居住類價格上漲對CPI 拉升作用增強。2011年以來我州居住類價格呈逐月攀升勢頭,全年同比累計上漲1.7%。
(三)工業品價格上漲對CPI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受原材料價格上漲的推動,工業消費品價格呈現止跌回升的勢頭。主要表現在:一是成品油價格漲勢明顯。受國際原油價格持續攀升影響,成品油、液化石油氣價格在2009年下半年開始大幅上漲,2010年漲勢又有所擴大,2011年漲勢雖有所減緩,但價格仍在高位運行。
(四) 我州特別是凱里市市場農副產品對外依賴性強,受外供應地的影響和制約,也造成價格上漲。
四、2012年1月價格監測情況
監測數據顯示,1月下旬我州市場商品供應充足,與上月(12月25日)相比價格總體上基本保持平穩。監測的五大類重要商品價格中,除大米外,均小幅上漲。
(一)糧油價格:
2012年1月下旬全州16個市面粉、玉米價格小幅上揚。
大米(中秈,標一米)平均零售價格每公斤為4.76元,環比價格下跌0.03元,跌幅0.6%,同比價格上漲0.66元,漲幅16.1%。
面粉(標準粉)平均零售價格每公斤為4.14元,環比價格上漲0.05元,漲幅1.2%,同比價格上漲0.22元,漲幅5.6%。
玉米平均批發價格為2.44元/公斤,環比價格上漲0.03元,漲幅1.2%,同比價格上漲0.19元,漲幅8.4%。
集市散裝菜籽油(一級散裝)平均零售價格每公斤為16.06元,環比價格上漲0.12元,漲幅0.8%,同比價格上漲0.65元,漲幅4.2%。
(二)豬肉、蔬菜等副食品價格
2012年1月下旬,豬肉(腿夾肉)、雞蛋(新鮮,完整)價格小幅上漲,價格較上月有所上升;蔬菜類價格有所上漲。
豬肉(腿夾肉)平均零售價每公斤為30.13元,環比價格上漲0.38元,漲幅1.3%,同比價格上漲5.12元,漲幅21.8%。
活雞(場雞)平均零售價每公斤為16.06元,環比價格上漲0.06元,漲幅0.37%,同比價格上漲0.81元,漲幅5.33%。
雞蛋(新鮮,完整)平均零售價每公斤為14.10元,環比價格與上期持平,同比價格上漲1.09元,漲幅8.4%。
鯉魚(鮮活,500克一條)平均零售價每公斤為14.94元,環比價格下跌0.12元,跌幅0.8%,同比價格上漲0.75元,漲幅5.3%。
小白菜平均零售價每公斤為2.66元,環比價格上漲0.06元,漲幅3%,同比價格上漲0.5元,漲幅34%。
青椒(新鮮,一級)平均零售價每公斤為5.75元,環比價格上漲0.75元,漲幅15%,同比價格上漲1.37元,漲幅31%。
黃瓜(新鮮,一級)平均零售價每公斤為5.94元,環比價格上漲0.69元,漲幅13.1%,同比價格上漲1.87元,漲幅45.9%。
西紅柿(新鮮,一級)平均零售價每公斤為4.50元,環比價格上漲0.37元,漲幅8.9%,同比價格上漲0.22元,漲幅5.1%。
茄子(新鮮,一級)平均零售價每公斤為6.44元,環比價格上漲1.12元,漲幅24.1%,同比價格上漲1.72元,漲幅42.6%。
土豆(新鮮,一級)平均零售價每公斤為3.41元,環比價格上漲0.06元,漲幅1.8%,同比價格上漲0.14元,漲幅4.3%。
(三)農資價格
2012年1月下旬全州農資平均價格較上期小幅上漲。
雜交稻種子(當地主銷)價格每公斤為46.38元,環比價格下跌0.5元,跌幅1%,同比價格上漲6.49元,漲幅16.3%。
尿素(含氮量46%)平均零售價每噸為2470.63元,環比價格與上期持平,同比價格上漲256.8 8元,漲幅11.6%。
農用塑料薄膜(聚氯乙烯或聚乙烯)平均零售價每公斤為18.47元,環比價格與上期持平,同比價格上漲0.88元,漲幅5%。
(四)建材價格
2012年1月下旬全州建材平均價格有所下降。
圓鋼(12,Q235)平均零售價每噸為4950.00元,環比價格上漲17.86元,漲幅0.35%,同比價格上漲187.86元,漲幅3.9%。
螺紋鋼(16,Q235)平均零售價每噸為4821.88元,環比價格下降76.8元,跌幅1.6%,同比價格上漲168.71元,漲幅3.6%。
線材普線(6.5Q235)平均零售價每噸為4992.00元,環比價格下降30.00元,跌幅0.6%,同比價格上漲153.33元,漲幅3.2%。
水泥(普通425#硅酸鹽)平均零售價每噸為436.43元,環比價格與上期持平,同比價格上漲15.00元,漲幅3.7%。
(五)能源價格
2011月下旬我州主要成品油銷售價格較上期價格不變,但同比價格漲幅較大。
1、93#汽油零售價每公升為7.47元,環比價格與上期持平,同比價格下跌0.44元,跌幅6.3%;
2、0#柴油零售價每公升為7.23元,環比價格與上期持平,同比價格下跌0.4元,跌幅5.8%;
液化石油氣(合同外,14.5公斤)平均零售價為每瓶121.98元,環比價格持平,同比價格上漲4.51元,漲幅3.8%。
無煙煤(塊煤)平均零售價每噸為1845.00元,環比價格環比價格上漲10.00元,漲幅0.5%,同比價格上漲380.71元,漲幅25.9%。
五、2012年價格走勢預測
為防止過度通脹,國家陸續出臺了多項調控市場物價總水平措施,目前調控已向預期的方向發展,上漲勢頭將會得到有效遏制。但由于影響價格變動的因素很多,預計今年我州物價形勢較為嚴峻,如若控制不好,全年價格總水平將會呈小幅上升的態勢,并將前高后低運行,因此,今年穩市場,控物價將是我州一項較重的工作任務。
(一)影響價格總水平的有利因素有:
1、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基本平衡。目前農產品和居民生活必需品供應充足,糧食和食用油,有充足的政府儲備,全國糧食庫存消費的比重超過40%,遠高于國際公認的17%-18%的安全水平,完全可以保證國內市場供應。同時,工業消費品生產能力遠遠超過國內需求,不存在漲價的基礎。
2、國家繼續加大對價格方面的調控力度。國家的調控手段日趨完善,通過以經濟、法律手段為主,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采取綜合施策、重點治理,既能夠扶持生產、增加儲備、促進流通,又能夠引導經營者價格自律、打擊價格違法行為,還能在必要時實行價格臨時干預,穩定居民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生產資料價格。
3、政府調控能力不斷增強。國家不僅加大對農業發展的支持,增加居民生活必需品的生產和供應,支持公用事業和公益性服務的發展,穩定政府管理的商品和服務價格,還根據價格上漲的幅度增加對低收入群體的生活補貼,減輕價格上漲的壓力,完全有能力有條件保持價格總水平的基本穩定。
(二)影響價格總水平的不利因素有:
1、旅游地區特性決定我州CPI相對偏高。我州作為旅游地區,近年來到此旅游的人數不斷增多,客觀上帶動了消費,一定程度上拉高了市場商品價格,造成物價偏高。
2、蔬菜價格受成本、供求影響較大。我州蔬菜流通成本、生產成本較高,導致蔬菜價格呈現總體走高的態勢,加上蔬菜需求量受節假日消費習慣和產區氣候等因素影響較大,預計今年我州蔬菜價格仍會小幅上漲。
3、資源性產品價格的上調將增加CPI上升的動力。我州成品油、液化氣價格經多次調整,整體較前期漲幅較大,生活用水、污水處理、居民用電等資源性產品價格也都存在上漲預期,這些都將增強CPI上升的動能。
4、食品價格上揚將導致CPI的上漲。近年來干旱、洪澇、寒潮等惡劣天象頻繁發生,我州糧食生產面臨一定的潛在壓力,加之糧食基本收購價普遍提高,可能會進一步推高我州成品糧價格。生豬方面,經市場調整和國家調控,目前其價格已明顯回升,預計豬肉價格仍將在高位運行。
6、商品房價格上漲預期較大。由于我州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因拆遷造成被動性購房,將直接導致我州住宅需求量的增大。預計2012年我州商品房價格將繼續呈小幅上漲趨勢,雖然下半年后由于二、三線城市降價的傳導,我州房價可能會有所回落,但不會太大。
7、我州農副產品基地建設滯后,生豬、蔬菜等對外依賴性過大,不穩定因素增加,調控難度加大。
六、對策建議
(一)強化“菜藍子”市(縣)長負責制,努力提高市場商品自給能力
1、努力擴大蔬菜種植面積。各縣市要增加蔬菜種植面積,加快城市保供蔬菜基地建設。凱里市要重點抓好舟溪、鴨塘、萬潮、平茶、三棵樹、龍場六個常年蔬菜基地共7100畝的建設,各縣的蔬菜基地建設應不少于200畝。同時要通過政策扶持發動和鼓勵廣大農戶發展蔬菜種植,早日實現凱里市蔬菜生產達到保障自給自足的目標。
2、采取切實措施大力發展生豬生產。堅決貫徹落實中央關于穩定生豬生產發展的各種政策措施,加強我州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做好能繁母豬補貼和保險工作,穩定養殖戶生產信心,加快補欄,確保生豬有效供應。
3、積極推進畜禽標準化養殖場創建活動。大力發展生態畜牧業,著重扶持和發展一批規模場、養殖小區、專業村和專業大戶,重點扶持貴州麻江新廣種雞有限公司等骨干企業加大禽蛋生產,保障我州禽蛋產品供應。加快三板溪電站漁業養殖發展,增加水產品供應量。
建議各縣市政府要與州政府簽訂“菜藍子”工程目標責任狀,列入年終考核內容。對弄虛作假,沒有完成任務的縣市,堅決實行問責。
(二)積極組織供應,千方百計穩定市場秩序
1、積極組織外調。商務部門要建立本地重要商品供應臺帳,摸清本地市場的糧食、食用植物油、生豬、肉禽蛋、蔬菜供應量的底細,認真測算市場消費需求量,有計劃地組織外地豬、禽蛋、蔬菜等農副產品進入我州市場,并按規定儲備。儲備以生豬為主,凍儲與活儲相結合。
2、凱里市要做好重要商品直供工作,穩定市場物價。
(1)商務部門要切實搞好豬肉直供工作。要擴大凱里市內各主要商場、各大型超市豬肉直供面,保證每個農貿市場、社區市場的直供點不少于3個。在上基礎上,要做好凱里地區大中專學校及中學食堂的豬肉直供工作。各直供點豬肉平均售價不高于14.00元/斤。
(2)糧食部門要做好“放心糧店”平價糧供應工作。州市糧食部門對凱里市城鎮低保人員,市城區持有解除勞動關系公證書的下崗職工,凱里學院、州職業學院、省電子信息學院、振華中學、凱里一中、黔東南民族高中和凱里三中等在校學生按每人每月15公斤的標準進行直供。供應價格按低于當期市場平均價格0.2-0.3元/斤報州市人民政府批準執行。糧食部門要組織專人在各大農貿市場和社區市場設立2-3個供應點開展供應工作。
3、設立肉禽蛋及蔬菜直銷點。要在各大農貿市場、小區市場設農民自產自銷的禽蛋及蔬菜等農產品直銷點、店,每個市場應不少于3個,以降低農民入市交易成本,減少流通費用,調動農民種植積極性,增加禽蛋及蔬菜等農副產品的供應量。
4、降低經營費用。一是建議爭取享受“綠色通道”政策的農產品目錄在原有基礎上增加糧食、食用植物油。二是建議對凱里等地屠宰場免征免繳一切稅費。三是降低農貿市場固定攤位費。根據上級有關文件精神,從今年開始,全州集貿市場攤位費和管理費實行政府指導價管理,降低流通領域成本。
5、搞好活豬及豬肉儲備。建議全州每周確保7200頭凍豬肉及5000頭活豬的儲備量,其中州級承擔2200頭凍豬肉的儲備任務,凱里市承擔凍豬肉和活動豬各2600頭的儲備任務。儲備工作由州商務局負責落實,確定承儲單位、測算承儲費用和補貼標準、指導儲備管理。各縣市要按照下達的生豬活體和豬肉儲備計劃,負責落實本地活豬及豬肉儲備任務,儲備資金和儲備費用采取財政分級承擔一部分,企業承擔一部分的方式解決。
(三)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妥善應對各種挑戰
當前推動物價上漲的原因復雜,調控難度很大,要有打持久戰的思想準備。對此,各縣(市)人民政府要有充分的認識。我們建議,各縣(市)人民政府要拿出專項資金用于保供應、穩物價。一是加強價格基金征收力度,動用價格調節基金支持生產和重要商品儲備;二是要安排專項資金用于臨時性價格補貼,緩解生產者、經營者和困難群體因物價上漲造成的壓力。
(四)審慎出臺政府調價措施,擇機理順價格矛盾
準確把握時機,擇機理順重要商品價格運行機制,積極穩妥地推進環境資源價格改革,加強對定價成本的調查和監審,對出臺的調價項目,要認真做好宣傳解釋工作,正確引導社會輿論,確保調價項目平穩出臺,切實維護社會穩定。
(五)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
物價部門要密切跟蹤監測蔬菜、肉、禽、蛋、大米食用油等重要商品價格,做好價格監測預報、預警工作,及時發現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提出價格調控監管政策建議。要加大價格執法力度,依法查處惡意炒作、串通漲價、哄抬物價、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等違法行為。安排好中秋節、國慶節、元旦、春節等重要時段的重點商品和重點場所的檢查工作,維護我州市場價格秩序。
工商部門要加強市場巡查,嚴厲打擊欺行霸市、囤積居奇、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等違法行為。嚴密監測和預防突發事件,確保市場有序、穩定。
(六)做好臨時性價格補貼工作
一是督促各縣(市、區)要及時、足額發放城鄉低保對象臨時價格補貼,并執行新的低保標準。二是兌現失業保險金領取人員臨時價格補貼。三是督促各級各類學校執行好國家對困難學生的各項獎補政策和義務教育階段寄宿制學生的生活補貼,有條件的縣市要提高補貼標準。
(七)加強輿論宣傳,正確引導預期
各級宣傳部門要做好當前保供應穩物價的輿論引導工作,組織媒體對黨委政府扶持生產、保障供應、調控物價、關注民生等方面的正面宣傳,建立重要商品供求和市場價格信息發布工作制度,正確引導價格預期,保持社會穩定。要完善價格輿情監測和信息反饋機制,對不實報道要及時澄清,對惡性炒作的行為要嚴厲查處。近期,建議通過組織新聞發布會、答記者問等形式客觀介紹當前物價運行形勢,宣傳黨委政府保供應穩物價的工作措施,安定人心,維護社會穩定。
(八)建立重要農副產品價格通報制度和問責制度,確保各項工作措施落實到位
從一季度開始,由物價、統計部門對豬肉、蔬菜、大米、植物油、禽蛋等重要農副產品價格每月通報兩次,對連續三次從高到低排名1、2名的縣市要約談縣市長,對因執行上級保供應穩定物價方針政策不到位,造成重要商品斷檔脫銷、價格異常波動的,交由紀檢監察部門對行政首長問責。
同時,要強化保供應穩物價聯席會議成員單位的工作責任,確保形成合力共同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間保障供應穩定物價的工作。州物價局要切實履行牽頭職責,在搞好價格監管工作的同時,加強與各成員單位的聯系,全面掌握保供應穩物價的工作信息,及時向政府匯報工作情況,提出工作建議,確保整體工作順暢、有效。各成員單位要嚴格按照黔東南府辦發[2009]19號文件規定的職責分工,完善工作措施,強化責任落實,加強信息溝通,務求取得實效。部門工作不力,影響保供應穩物價工作調度的,也要對主要領導進行約談和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