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以來,我州始終以新一輪大規模培訓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質為目標,緊緊圍繞《2008-2012年黔東南州干部教育培訓規劃》、《關于實施萬名干部能力提升培訓的意見》和州委、州政府的重大決策部署,突出“六項”特色,扎實推進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全州除清華大講堂培訓干部26萬余人次外,還調訓、培訓了各級各類干部169998人次,其中廳級干部62人次,縣級干部5054人次,科級干部50987人次,一般干部113913人次。女干部36210人次,占21.3%;黨外干部34851人次,占20.5%,提高了各級各類干部的綜合素質,為推進我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
一、在需求調研上立足“實”
一是對180名鄉鎮黨政一把手和全州45名非公企業經營管理者進行了培訓需求調研。同時還協助省委組織部開展了縣委書記、組織部長和組工干部培訓需求調查。二是圍繞“增強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問題,在全州開展了干部教育培訓需求調查,就培訓方面提出了30個問題,征求了全州1267名干部意見,為進一步開展好新一輪大規模培訓干部工作提供了依據。三是對全州1300多名縣級干部開展了《2012年州委組織部培訓班次培訓需求實名問卷》。四是積極參加全省干部教育培訓改革創新重點課題調研,撰寫的《增強干部教育培訓針對性、實效性問題研究》和《如何發揮資源優勢建立實踐教學基地》調研課題2011年3月分別獲貴州省干部教育培訓工作領導小組頒發二、三等獎。完成的《增強干部教育培訓針對性、實效性問題研究》課題,2011年4月被中共貴州省委組織部評為2010年度全省組織工作調研課題優秀成果三等獎。
二、在陣地建設上力求“強”
一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2008年以來,選派了187名黨校骨干教師到上級黨校、高校學習深造,不斷更新知識。同時,不定期組織黨校教師參加全州改革發展重大問題調研。二是組建兼職教師隊伍。共有110名專家學者、領導干部進入州委黨!皫熧Y庫”。三是建立“培訓專題庫”。已收錄政策理論、經濟管理、公共管理、財政與金融、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等五大類350余個專題。四是建立教學基地。在州內建立了基層黨建、新農村建設、鄉村旅游、產業結構調整、工業園區建設等七個現場培訓基地。五是狠抓制度建設。嚴格執行省十五項規定,與學員簽定《黨校學員承諾書》,并實行學分制管理。通過推行專題課任教師培訓質量評估、優秀培訓骨干評選、培訓工作量化考核等制度,建立競爭激勵機制,促進培訓質量的不斷提高。
三、在培訓形式上講究“活”
突破單一集中理論學習的傳統培訓模式,創新培訓方式方法,實現了“主體班次--專題講座--在線學習”三位并舉,對重點對象通過主體班次進行培訓;對改革中的熱點難點問題通過專題講座,請知名專家學者輔導;對工學矛盾比較突出的干部,采取在線學習。一是學制上實行長短結合。改變以往長班為主的學制安排,除縣干輪訓班、中青班外,鄉鎮干部培訓班、婦女干部培訓班、黨外干部培訓班安排1個月,其他班次均安排在10天左右,基本上解決了工學矛盾。二是教法上加強培訓互動。采取案例式、模擬式、研討式、體驗式等新的教學方法,根據不同干部履行職責的需要,促進其有效地參與培訓。三是手段上注重科技應用。有效運用遠程教育、多媒體等現代信息技術優勢,共享資源,不斷提升培訓自身的吸引力。四是效果上突出學用結合。針對不同層次、不同類別干部的實際,安排一定的實踐課程,組織干部到生產一線調查研究或外出考察學習,強化培訓中的實踐體驗,深化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干部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在培訓內容上突出“新”
緊緊圍繞各個時期中央、省和州的重大戰略部署,提煉出干部應知應會的知識點,保持培訓內容的時代性和前瞻性,不斷更新培訓內容,合理進行課程設計,使干部教育培訓主動適應我州“三化同步”建設進程和經濟發展要求,增強了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一是突出理論教育,提高思想素質。始終把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科學發展觀和市場經濟理論等知識作為培訓重點,用科學理論武裝干部頭腦,堅持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正確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夯實理論基礎,開闊世界眼光,培養戰略思維,增強黨性修養,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質。二是突出專業教育,提高領導能力。堅持“崗前必備、適時更新、堅持分類”原則,突出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術的培訓。抓好外語培訓與學習,加強普通話、政務禮儀、創新思維、溝通交流、團隊合作、心理調適等培訓;加強激勵下屬、處理糾紛、應對媒體、處理公共危機與突發事件等領導藝術方面的培訓;重視對干部法律知識、市場經濟知識等內容的培訓,提高干部基本素質。三是突出技術教育,提高服務本領。不斷強化計算機應用技術、信息網絡技術、電子政務和電子商務、財經知識、農村實用知識及調研方法等內容的培訓,全方位提高干部能力。
五、在培訓渠道上注重“廣”
在充分發揮黨校主陣地作用的基礎上,新開辟了六條培訓渠道:一是開辦清華大講堂。結合我州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問題,精心設計主題,成功舉辦了“清華大講堂”14期;開辦了《宏觀經濟分析》、《西部地區工業化與貴州經濟發展》、《國內小城鎮建設與發展問題》、《公共危機管理》、《建設魅力無窮的旅游產業園區》、《互聯網與黨政建設》等15個專題講座。每一期大講堂,都設立主會場、分會場和聽講點,通過黔東南電視臺直播、刻錄課件發放光盤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拓寬培訓面,增強了培訓效果,社會反響好。二是警示教育。近年來組織、紀檢兩家聯合舉辦了8期警示教育,利用反面教材,組織干部到凱里監獄開展實地警示教育,增強了干部拒腐防變意識。三是高校培訓。近年來,一直保持與省內外各高校和干部教育培訓機構的密切合作,先后舉辦了“10期清華大學公共管理高級研修班、2期北京大學領導干部經濟能力提升培訓班、4期上海浦東新區黨校黔東南州領導干部培訓班”等不同類型的培訓班,培訓干部2900余人次。四是境外考察。組織以副縣級為主體的一行20人考察團赴澳大利亞、新西蘭進行了15天的學習考察,進一步提高了領導干部公共管理與人力資源管理水平。五是網絡學習。與州科協聯合下發了《關于在全州黨員干部中開展“百萬公眾網絡學習工程”活動的通知》,要求全州黨員干部積極參加“百萬公眾網絡學習工程”學習。堅持把干部在線學習作為干部教育培訓的有益補充,充分利用“貴州干部在線學習學院”網絡平臺,2283名干部參加了網絡在線學習。六是百家講壇。根據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同志“領導干部要讀點歷史”的指示精神,下發了《關于依托“百家講壇”平臺對全州干部進行培訓的通知》(黔東南組通〔2011〕183號),全面推進干部自主選學,解決了貧困地區培訓經費不足問題。
六、在培訓管理上要求“嚴”
一是堅持實行干部教育培訓審批制度,規范辦班審批程序,不斷加強干部培訓工作宏觀管理。二是建立了黔東南州縣級干部外出學習考察報告制度,避免縣級干部外出學習考察出現多頭調訓、重復培訓的現象。三是出臺了《黔東南州干部教育培訓生活補助規定》,保證了參加培訓的干部能夠安心學習,理順了干部培訓學習與出差報銷混亂問題。四是加強班級管理,確保培訓效果。開班前召開學前動員會,對學員參訓期間學習、生活和紀律等方面作出嚴格要求,成立班委會和臨時黨支部,加強班級管理。五是堅持培訓質量評估,不斷優化課程設置。每期培訓結束,組織學員召開座談會,對培訓的課程設置、培訓管理、師資水平、主要收獲等情況進行了解,并及時與校方溝通反饋,確保后續班次辦班更具科學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六是嚴格規范學員行為,對學員參訓、學習紀律、生活管理等方面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主體班結業考試實行嚴格考試。七是建立干部培訓檔案卡,將學員培訓期間的學習態度、考試考核成績、綜合評價等次等內容歸入干部培訓檔案,并通報到學員所在單位,促進單位對學員學習情況的了解。八是認真做好培訓登記工作。2008年以來,建立了全州處級以上干部教育培訓信息庫,30多名廳級干部、1300多名處級干部的培訓情況均已入庫并根據干部職務變化和調訓情況適時進行調整,實現了對領導干部教育培訓的動態管理。(州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