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少華接受《貴州日報》專訪
6月5日,州委書記廖少華在接受《貴州日報》記者專訪,就我州弘揚“三敢”精神,構筑“精神高地”,實現后發趕超等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訪談剛剛開始,廖少華就告訴記者,“敢闖新路、敢于突破、敢于勝利”的“三敢”精神,是栗戰書書記到貴州工作后,去年6月29日至7月1日深入黔東南州黎平等縣調研中,視察紅軍長征途中在黎平縣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的黎平會議會址時就學習弘揚長征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努力實現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而提出來的,栗戰書書記突出強調:長征精神內涵非常豐富,既包括遵義會議精神,也包括黎平會議精神,就是一個敢闖新路、敢于突破、敢于勝利的精神。
近年來,黔東南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績,創造了不少新鮮經驗、樹立了一批先進典型,請問在實踐中“三敢”精神都有哪些體現?記者提問道。
“確實,在我州加快發展中體現出了很多可貴的精神,如李春燕精神、排調經驗、爐山速度等,這些已經成為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激勵全州人民不斷前進。當然,這些精神同樣需要我們作進一步總結,進一步加以宣傳,進一步的深入人心,才能調動全州廣大干部加快發展、后發趕超的精氣神。”廖少華回答說,同時舉出了幾個實例:一是在抓工業中我們現在提出要加速推進工業化,努力構建貴州工業黔東南板塊。我們要爭取在整個貴州工業中要有黔東南的聲音,要有黔東南的形象,要有黔東南的地位,這就是“三敢”精神的直接體現,通過這幾年的努力,現在看來已經逐步顯現出來了。比如丹寨金鐘園區,第三次全省項目建設現場觀摩會很多省里面領導來看時都想不到金鐘工業園區發展這么快,建設項目引進這么好,在丹寨這個地方居然引進了興富祥這樣最先進的機床。比如,凱里開發區引進的西蒙斯電梯,他們也沒有想到,在凱里爐山工業園區、爐碧經濟開發區中間引進的其亞鋁業,投資那么大,規模那么大。另外,我們還引進了黔東電廠、浮法玻璃等,其中浮法玻璃在貴州也是第一次,填補了貴州此項目的空白。通過這些努力,黔東南在努力構建貴州工業黔東南板塊方面是越來越有信心,也找到了破解工業與生態對立的一個手段,就是走生態文明崛起的發展模式。二是在解決工業用地問題上,我們也積極探索、大膽創新。當前,黔東南州正在大力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三化”同步戰略,在實施過程中,各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績。但是也遇到一些困難和問題,其中工業發展用地緊缺問題就是其中一個方面。眾所周知,黔東南州屬于典型的山區,我們發展靠什么?別無選擇,唯一的辦法只能靠山,而且也只有靠山才能求得生存和發展,這時候,就需要有一種精神,一種敢闖新路、敢于突破、敢于勝利的精神,進一步沖破一切妨礙制約發展的瓶頸、沖破一切束縛發展的條條框框,不畏艱難、勇往直前,對發展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主動去研究、去突破、去解決。譬如:在用地難問題上,我們積極主動在爭取增量、盤活存量、用好政策、向山要地、增減掛鉤等方面拓展思路,積極爭取把重大基礎建設、工業項目建設用地納入上級國土部門“點供”指標,同時結合實際,依山就勢搞工業梯田,平山頭向山要地,以進一步滿足基礎建設和產業項目建設用地需要,這正是“三敢”精神在助推發展的真實寫照。
在構筑貴州全省的“精神高地”過程中,黔東南將如何作為?
廖少華回答,在構建貴州精神高地當中,黔東南完全有條件、完全能有所作為,這就是要以“三敢”精神為主抓手,構建黔東南精神高地。一是大力學習宣傳敢闖新路、敢于突破、敢于勝利的“三敢”精神。“三敢”精神的來源是紅軍長征路上召開黎平會議,在最為艱難的時刻,發揚了“三敢”精神,最后采納了毛澤東同志的正確主張,實現了偉大的轉折,走出了一片新天地。栗戰書書記歸納提煉出來的黎平會議精神,也即“三敢”精神,除了有很強的歷史意義外,還有更強的現實意義。我們貴州在加快發展中,在堅持發展主基調、推進兩大戰略中間,必須發揚敢闖新路、敢于突破、敢于勝利的精神,特別是栗戰書書記在省黨代會報告中特別強調要把“三敢”精神作為貴州加快發展、后發趕超的一個重要舉措來抓,具有更強的現實意義。我們要進一步加強宣傳,在黔東南要學習好“三敢”精神,突出“三敢”精神,“三敢”精神實際上就是貴州精神、貴州時代精神在黔東南的具體體現,與貴州精神是一脈相承的。二是進一步加強發現、總結、提煉,推廣一些好經驗、好做法。比如,丹寨金鐘“三化”同步的寶貴經驗,就非常值得我們學習,丹寨是最典型的體現,引進興富祥、拉主干道、用廉租房吸引打工者來住等很多創新做法,現在又搞生態移民等,前些日子我們就在丹寨召開了全州“三化”同步的現場會,得到了省領導的肯定,與會代表也受到了教育,應該作進一步的總結。又如,臺江縣在向山要地當中“愚公移山”的精神,在各方面條件還不具備的情況下敢抓、敢于擔待,也值得我們學習,這些都是我們下一步需要總結、提煉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