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雷山縣城歸人員創業園、小微企業孵化園在西江千戶苗寨揭牌。黔東南州常務副州長馮仕文,雷山縣委副書記、縣長袁剛為創業園、小微企業孵化園揭牌。出席揭牌儀式的領導還有州委組織部副部長、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楊事柱,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吳先佳。
據悉,2008年第三屆貴州旅游產業發展大會在西江成功舉辦后,又通過近幾年的發展,西江已成為展示苗族文化魅力的一張靚麗名片,并且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西江旅游的發展帶動了吃、住、行、購、娛等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或曾滿腳泥濘的農民兄弟,或曾流水線忙碌的務工人員,或曾充滿激情的大學生,在創業政策的鼓舞下,義無反顧的回鄉創業,用自己的智慧和膽略,用自己的勤勞與汗水,在家鄉的沃土上譜寫了一首首動人的返鄉創業樂章。
其中,侯艷江就是一個典型回鄉的創業青年。會上他還作了典型發言。“1999年我初中畢業后,南下打工7年。2008年春節回家,我看到西江有非常多的游客,那次我看到了商機。2009年4月,我辦完退廠手續后就回西江開了一家很有品味的農家樂。由于在外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和營銷策略,當年農家樂的純收入就超10萬元。現在我的侯家莊農家樂,已打制成品牌。今年先后被央視農業頻道、央視財經頻道報道過。去年的純收入達到26萬元,同時解決了15名當地村民就業。”這是侯艷江樂呵呵告訴筆者。
2007年,雷山縣委、縣人民政府投資1.2億元開發建設西江景區時,將城歸人員創業園區一并規劃建設。目前園區已建成,軟、硬件設施均已配套。園區建成后,苗家樂接待戶從2008年旅發大會之前的40戶發展到現在的143戶,增長3倍多,解決就業崗位1400余個,創旅游收入達1.2億元。從事餐飲業和服飾出租、攝影等行業,參與農戶達272戶,僅在觀景臺從事攝影服務的20多位村民平均每天收入就達到300元以上,月收入在1萬余元左右。民族工藝品加工店從2008年前的28家發展到81家,增加2.8倍。西江村白水河養殖基地種養殖戶達10戶,種植基地500畝,養殖良種土雞5000余只、山羊1000余頭、竹鼠500余只,為西江農家樂提供了豐富優質的特色苗家菜品,也為基地的每戶養殖戶帶來了平均每年超過5萬元的收入。參加歌舞表演的人員從2008年前的20人發展到近300人,增加14倍,農家樂等服務從業人員從260余人發展到800余人,增加3.08倍。目前園區有個體工商戶245戶,微型企業28家,從業人員2900人,投資2610萬元,返鄉農民工創業120戶,農家樂143戶,銀飾制作等工藝制作84戶,食品和食品加工廠64戶。
黔東南州常務副州長馮仕文在講話中指出: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對創業園進行科學定位和規劃,抓好創業園基礎設施建設,為城歸人員創業創造更加良好的發展環境。要進一步簡化行政審批程序,提高辦事效率,積極為創業者提供創業培訓、信息咨詢、項目開發、風險評估、融資服務、技術指導、政策扶持等“一條龍”服務,不斷完善創業園服務功能,不折不扣地落實市場準入、用地、稅費、貸款等方面扶持政策。要把城歸人員回鄉創業作為我州人才隊伍建設、加快產業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建立健全城歸人員返鄉創業的統計考核制度和吸引城歸人員返鄉創業的政策措施,使他們回鄉能夠發揮所長、服務桑梓,成為我州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力軍。要大力宣傳創業好典型、好經驗及支持創業的好政策,形成競相創業、和諧創業、促進創業的良好局面。
據雷山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楊勝榮介紹,日后將進一步的制定和落實創業優惠政策,鼓勵更多的城歸人員返鄉創業。二是擴大園區建設規模,新增園區規劃面積200畝,目前正在營上服務區進行場地平整。三是繼續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加快創業中心建設,創業中心是為有創業愿望的農戶提供創業發展平臺,中心內設城歸人員培訓中心、信息中心、項目開發中心等部門。四是加強園區管理,完善組織機構,營造公平有序的發展環境。新建園區建成后,可吸納小微企業百余家,新增個體工商戶500余個,提供農民工就業崗位10000余個。(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