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訊 睡眠健康問題幾乎每個人都會碰到,南極睡眠保健法是否可用到普通人呢,到底有何特色與“絕招”?我國南極科考醫學保健計劃的設計者和負責人、南昌大學預防醫學研究員余萬霰領導的課題組對南極考察隊員睡眠問題進行了系統研究,創造了一套南極睡眠保健方法,引起很多人的興趣。為此,記者采訪了余萬霰。
提到南極睡眠保健法,余萬霰解釋,其科學“絕招”就是一張表格。在大量研究的基礎上,余萬霰課題組設計了一種叫“睡眠與覺醒流程觀察量表”,里面有100多個項目需要填寫,保健醫生將對表格所填寫項目按生物鐘原理進行精確的計算與系統分析,可準確了解你失眠原因及原理,從而針對性進行睡眠保健。例如,當你晚上很難入睡,保健人員就科學的為你設計午睡時間,同時控制你晚飯后的活動,并調整你白天活動的興奮度,從而保障夜間準時入睡;當你由于愛情等情感問題而難以入眠,保健人員通過分析,可建議你如何控制夜間睡眠過度思慮,以保證睡眠。余萬霰說,在成功用于南極考察隊的同時,目前課題組正在進行改進研究,爭取運用到普通人。
余萬霰介紹,大多數人在白天活動有二個疲勞期,一是中餐后出現午睡的睡意,二是晚餐后也會有睡意,午睡可使下午活動精力更充沛,而晚餐后如果睡覺或打瞌睡顯然會影響夜間睡眠,因此,南極考察隊員一般晚餐后鼓勵其活動,包括站區散步、整理個人衛生、洗澡等,驅除晚餐后睡意,保證夜間按時入眠。余萬霰特別強調,“飯后百步走”的健康效益,并不是在于助消化,而是平衡晚餐后的大腦興奮程度,以保障夜間按時入眠,對于維持生物鐘健康可起到顯著的作用。
余萬霰認為,夜間睡眠的規律是人體固有節律,不可改變的,夜班則是人體生物節律強行與晝夜“失同步”,因此,維持夜班者的健康要比維持宇航員、南極考察隊員,坐飛機時差等人的健康難得多。夜班工作者的健康要素目前只能掌握這幾點:(1)夜班不宜超過深夜3點,如果深夜3點可上床仍可獲得“快波”睡眠(熟睡),只要晚幾個小時起床,對身體影響不大。(2)下半夜工作對健康影響極大,主要降低人體免疫機制,不是依靠增加營養可彌補的,唯一辦法是控制工作時間,不宜超過4小時,很多工種的“三班倒”是凌晨1點到早上8點為一班,很不科學,應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