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元鎮教授曾表示,中國的體育比賽總量不夠,但我們不需要大量的綜合性運動會,而是要借鑒國外經驗,多開展和舉辦單項錦標賽。其他國家的單項比賽、杯賽、錦標賽,都有選拔運動員參加國際大賽的任務。我們的綜合運動會,是運動員的集訓制,不是選拔制,沒有選拔運動員的功能,相反還要把國家隊放回各省去參賽撈金牌。盧元鎮教授的建議是:拆分這些綜合性運動會,拆成一個個單項賽事,用來選拔體育人才而不是用來分金牌。這樣做的好處是,一些經濟欠發達的地區也有能力舉辦運動會,而不像現在,凡是運動會,必是大型綜合賽會,凡是大型綜合賽會,必然集中在東部經濟發達地區舉辦。此外,盡量運用市場的手段搞運動會,政府不應過分介入。 本報記者 梁軍
觀點
節儉辦賽將是必由之路
早在去年國務院廉政工作會上,溫家寶總理就明確要求,要合理控制大型綜合性體育賽事的節奏和規模。各申辦城市要充分考慮客觀條件,不要超出自身能力申辦;要充分利用現有場館設施,必須新建的場館,要與學校體育場館建設統籌安排,避免過度建設,造成資源閑置浪費。
今年九月,中央出臺《關于進一步規范大型綜合性體育運動會申辦和籌辦工作意見的通知》,要求嚴格控制和壓縮各類綜合性運動會規模及支出,簡化開閉幕式和火炬傳遞等。在剛剛結束的全國體育局長會議上,體育總局局長劉鵬強調,要將《通知》落到實處。
對于節儉辦賽,有學者建議,由體育總局等經驗豐富的上級部門替代地方政府,進行統管,并且更多地依靠市場化運作。中國社科院經濟與社會建設研究室主任鐘君對記者表示,不管怎樣去做,節儉都將是今后辦賽的必由之路,他說:“十八大以來,中央力行節儉之風已經形成氛圍。而且,對主管部門已經有了文件規范。未來需要的是條款的細化,和更嚴格的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