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黔在線訊 資源型城市怎樣擺脫對資源的依賴,加快轉型?依托豐富的資源,天柱縣委、縣政府著力提升礦產開采及加工等傳統產業,大力發展現代商貿、旅游等為主的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水電能源等接替產業,實現“轉型發展、綠色崛起”。
近年來,天柱縣扭轉以前礦產開采“小、散、亂”的狀況,全力推進經濟轉型,使得煤炭行業成為轉型發展的“排頭兵”。集聚整合煤炭資源,對煤礦實行兼并、收購、重組或聯合開采,減少辦礦主體,煤礦由原來的18家整合為現在的11家之后,生產能力卻由前幾年的每年3萬噸提高到9萬噸,整體提升煤炭產業水平。天柱縣擺頭村自古以來開采煤炭,全縣40%左右的原煤都出自這里,曾呈現國家、集體、個人一起上的熱鬧局面。隨著煤炭越挖越少,全村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經濟轉型的突破口,建成2個生豬養殖小區,涌現40多戶豬、羊養殖大戶,還“退礦還林”建成2個共370畝的優質油茶示范基地。同時,商貿、運輸等服務業繁榮發展,全村開車跑運輸的群眾達130多人,經商的有110余人,農民人均純收入達8128元,農民生活過得有滋有味。縣委、縣政府還出臺優惠政策,鼓勵煤炭資源已面臨枯竭的開采企業,都把目光投向非煤產業。年產煤最多達10萬噸的天柱縣國營擺頭煤礦,10年前就率先謀求轉型發展,在天柱縣城投資開發酒店等服務業,建設了當地規模最大、檔次最高的酒店。
目前,天柱縣在利用重晶石礦加工生產10萬噸碳酸鋇的基礎上,在新動工建設年產40萬噸鋇鹽精細產品基礎上,新投產年產12萬噸的重晶石粉加工項目,開工一家年產12萬噸碳酸鋇、40萬噸鉆井級和化工級重晶石粉的化工企業,重晶石礦的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政府鼓勵支持重晶石加工企業改進生產技術和工藝流程,加大了研發和產品創新投入力度,完成年產1萬噸硫脲、擴建18萬噸碳酸鋇等項目,新上一條2萬噸硫酸鋇和5000噸沉淀硫酸鋇生產線,全力打造鋇鹽化工產業集群。
天柱縣位于清水江下游,水能資源豐富,縣委、縣政府把水能資源開發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新的經濟支柱進行培育,公開拍賣河流的水能開發權,建成小水電站26座。目前,正在建設白市電站,總裝機容量42萬千瓦,明年9月投入運行后,年發電量為12.36億千瓦時,每年給地方創造稅收近3000萬元,全縣水能開發利用率將達93%,經濟發展趨向節能環保。
天柱縣還積極挖掘文化資源,搶占“清水江文化”為核心價值文化制高點,讓民營企業參與到文化產業的建設,激活了縣域文化產業的發展,形成了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資本參與等多種模式運營的文化產業發展形態,激活了第三產業。黃金開采企業老板袁美進,在天柱縣城投資近千萬元建設近2萬平方米的環形階梯式斗牛場。很多礦老板踴躍投資休閑度假山莊、超市、商場和農家樂等。今年,天柱縣新增個體工商戶1100余戶,新增私營企業70余戶,個體工商戶上升到5100多戶,非公有制經濟創稅突破1.2億元,占財政總收入的68%左右。目前,天柱縣委、縣政府已引資3000萬元,正在打造縣城文化一條街,協議引資3.5億元建設108畝的三星苑文化產業園也在積極的籌建之中。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