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正月十五是隆里古城民間舞龍狂歡玩膩粑粑來展現獨特的民間文化的話,八月十五中秋更是隆里古城一對對結婚夫妻盼月宮太陰女神送崽祭月的喜慶日子,相傳,在這特殊的日在里,成了隆里古城新婚夫婦盼早生貴子佳節。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后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著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托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一直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個節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雖然我沒有親身經歷過隆里古城八月十五中秋佳節送崽的火熱場景,但從隆里古城民間文化傳承人江化遠先生了解到了八月十五中秋送崽習俗年年舉行,一直延續至今,成為了隆里古城的獨特民間習俗。
隆里古城從古到今,在每年逢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的這一天,當夜幕降臨的時候,古城中的中年婦女們,三五成群,七八人一伙,忙忙碌碌,走街串巷,向著古城有兒子結婚的新婚人家登門送去一對對“雙胞胎嬰兒”,這就是隆里民間流傳已久,長盛不衰,也是貴州省僅有的民間八月十五中秋送崽的習俗。
相傳,每年的八月十五日,乃天上的月宮太陰女神掌權坐位后,統管都天諸神圣,太陰女神是在保佑人間吉星,說八月十五要大赦天下,要給人間每年每對新婚夫婦賜一對雙胞胎。隆里人也不知從何時起,沿襲這神話傳說這一習俗,古城內中老婦女們,每到八月十五這一天晚上,數人相約,數伙集中,組成若干個登門送崽小組,她們用橙子數個,用包扎成嬰兒頭,裝成一對對天真可愛的嬰兒數個,送往各自的親朋好友及三街六巷有兒子結婚的人家。當登門進屋的時候,送崽的婦女們念念有詞地說:“恭喜,恭喜某府君,今晚借月送崽上貴府,送來一對雙胞胎,易養成人跳龍門…”等一些富貴吉祥的封贈佳話。
月亮送崽來了!等候在自家門前已久新婚的人家男女老少皆大歡喜,主人們小心翼翼地把送來的一對對雙胞胎接過來,捧放到新婚夫婦的床上后,主人就捧出早已準備好的糖果糕點來給送崽上門的人們吃,吃時談笑風聲,吃畢月神送子的人們有說說笑笑,急急忙忙地往另一家登門送崽,在這中秋節的夜晚,隆里古城特別是剛結婚的農戶,都在擺糖果,封紅包等著送崽隊伍的到來。(石福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