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錢不惜做手腳
“晚上我們臨走時,在屋里隱蔽地方撒點兒味大的膠,把他家門窗都關嚴實了。”
到這里讀者和記者一樣,肯定還會追問,如果嚇唬不住主家怎么辦呢?
馬先生說,即便嚇不住,我們也有別的辦法吃出利潤來。像主家買回來的板材本來挺好的沒什么味兒,我們就給他做手腳。晚上我們臨走時,在屋里隱蔽地方撒點兒味大的膠,把他家門窗都關嚴實了。第二天早上我們就給主家打電話,說快來看看你那板材啥味兒呀。房主來了,一聞咋這么大味呢,就害怕了,只好把東西退回去。最后,還得聽我們的,去買我們介紹的貨。言而總之,裝修團隊大部分時候是能知道整個裝修過程的,主家也就大多數時候處于被宰的狀態。
讓業主當定冤大頭
“商店必須把回扣的錢加到貨里面,因為這個錢將來得給我們,無論你到誰家買都這樣。”
難不成這部分冤枉錢是花定了?
“花定了,馬先生經常被安排去買材料,而從業5年多來,幾乎每次回扣都吃過。因為商店在賣貨時,必須把回扣的錢加到貨里面,因為這個錢將來得給我們,無論你到誰家買都這樣。商店也愿意給我們回扣,我們多介紹客戶去他那買貨,他還是多掙錢了。再說回扣的錢他都加到貨款里了,一分錢也不少掙。有些商店一開始就是不給我們回扣,但后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商店通過回扣吸引裝修工介紹客戶,他們也就理所當然放回扣給裝修工吃了。”
除此之外,三名受訪者還向記者透漏,在裝修材料上做手腳,也會榨出利潤來。就拿裝修用的油漆和乳膠漆來說吧,油工在預算的時候,一般都多算出來幾組,趁房主不在的時候,就把多算出來的漆倒在塑料袋里拿走了。但這些情況如何在裝修過程中杜絕呢?三位受訪者都建議“找熟人裝修”,這樣至少能減少被欺騙的幾率,但也不可能從根本杜絕。
“這種欺騙行為,不僅使消費者經濟上受到了損失,這些被吃了回扣的材料,甲醛、苯如果都超標,主家住上一段時間就有可能給身體帶來很大傷害,這讓我們時常良心不安。我們希望能找回丟失的道德,這也是我們勇敢站出來的原因。”
受訪者曹先生,從事裝修二十余年,有一只相對固定的裝修團隊,常與濰坊各大裝飾公司來往。
受訪者馬先生,一名普通的裝修工,散兵游勇式的裝修生涯已持續五年之久。
受訪者姚先生,曾經在濰坊開過一家裝飾公司,經營七年后,涉足地產行業,目前為一地產投資商。
對于為何敢于站出來揭露裝修行業的種種內幕,開始三位都有些許顧慮,畢竟從事這個行業很久,一旦被同行得知將可能再也無法在這個業內混下去,但三位受訪者也承認,即便這個行業擁有各種內幕,吃回扣、偷工減料等各種問題屢見不鮮,但這個行業目前依然沒有切實可行的法律法規對其進行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