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缺失監督乏力是根源
“臭豆腐在湖南尤其在長沙有著悠久的歷史。來到長沙,不少外地人往往都喜歡吃上一點臭豆腐。而且,長沙人晚上喜歡吃夜宵,各個夜宵攤上臭豆腐也往往是必點項目。正因為如此,臭豆腐目前已逐漸形成一個巨大的產業。”長沙鴻翔(連鎖)投資咨詢有限公司負責人錢勇軍告訴《法制日報》記者,近年來該公司一直關注臭豆腐的工藝改進和文化研究,發現隨著市場占有量的逐漸擴大,臭豆腐的整個產業確實迫切需要進一步的規范和完善。
錢勇軍表示,目前臭豆腐行業主要存在的問題表現為:臭豆腐制作行業從業人員素質整體不高,食品安全意識不夠強;對于分散鹵制臭豆腐的監管難度較大;除了少數幾個品牌已經掌握、攻克技術外,大多數品牌或個體都必須添加化工材料硫酸亞鐵。
“臭豆腐鹵制必須要有發酵工藝批準字號,臭豆腐的鹵水必須以蔬菜、辛香料等植物為原料,經加工、配制、發酵而制成的汁液,整個過程不得添加任何化學添加劑,鹵水要有市級及以上質監部門有關重金屬和菌種的檢測報告,各項檢測參數不能超過國家公布的相關標準,檢測參數由行業協會確定。”錢勇軍認為,雖然2009年4月初商務部批準了《商業技術管理規范》等15項國內貿易行業標準,首次把臭豆腐(臭干)的國家行業標準列入了其中,并對臭豆腐的鹵水進行了明確界定,但由于商務部門這一系列行業標準主要還是引導性的,而不是強制性的,很多企業并沒有具體執行,以至于如今各地的臭豆腐生產銷售亂象叢生。
“臭豆腐原胚必須由符合生產資質的廠家生產,并且嚴禁生產廠家添加硫酸亞鐵、吊白塊、甲醛等化工產品;用于油炸臭豆腐的油使用不得超過24小時,油中顆粒物不能超過設定的標準,油炸用油必須使用符合衛生標準的正規食用油。”錢勇軍認為,有關部門應及時制訂、實施更具有強制性的行業標準,這樣才不會讓有著上百年文化歷史和長沙特色的招牌小吃毀于“工業硫酸亞鐵”。
“這些年來,社會各界之所以會對臭豆腐這樣的傳統食品產生各種質疑,其中既有行業標準相對缺失的因素,也有相關部門的監督管理相對乏力的問題。”長沙市民王先生認為,按照現有的食品安全的法律制度,有關部門其實可以依法在原材料生產、運輸和流動等環節加以有效的監管,及時查處發現問題。但是,可能是一些部門覺得臭豆腐這個東西相對較小,也上不了大的臺面,也就沒有予以應有的重視,以至于黑作坊生產豆腐、化學添加劑泡制豆腐、劣質油炸制豆腐等各種問題層出不窮,難以得到有效的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