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交易實況》報道,《信息早報》副總編張海冰做客節目,就“新四萬億”等話題發表看法。
主持人:前兩天大家反復在討論的一個關鍵詞就是新四萬億,但是現在我們看到,中國宏觀經濟學會的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健指出,今年刺激投資的總額首先不可能達到四萬億那么多,現在也不可能有那樣寬松的貨幣環境,應該說這兩天市場還是受到了這個所謂的新四萬億利好的一定刺激,現在這樣的澄清會對市場造成什么樣的影響?
張海冰:這次中央決定立刻啟動一批事關大局帶動性強的重大項目,可能就是被大家解讀為這個所謂的四萬億的2.0版,但是我們接觸到的大多數市場人士并沒有把它解讀為真的再來一次四萬億,因此我們認為這一次的澄清或者否定對市場的影響應該不大。首先就像一位發改委的官員表示,想要再來一次大規模靠政府主導擴大投資來刺激增長,是不太可能的,因為它不可持續。從胡錦濤總書記28號在政治局集體學習的時候所強調的,還是要積極的發展結構優化、技術先進、安全清潔、附加值高、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可以說這次中央的著力點還是在轉方式、調結構上,而不是單純靠投資的數量來拉動經濟。
其次,上次四萬億政策推出的時候,金融危機正處在最嚴重的時刻,現在的宏觀的局面沒有當時那么嚴重。另一方面當時的四萬億也有一些負面作用,就是貨幣投放過猛造成通貨膨脹的壓力很大,現在CPI上升的勢頭可以說是剛剛被控制住,在這種情況下再來一次四萬億,既沒有必要,也有一定的風險。所以我們認為這種澄清可以說是一種表態,但是這種表態基本上在市場的預期之內,應該不會對市場造成太大的利空效應。
主持人:但現在大家還是比較愿意去揣測或者說解讀政策面上的一些利好,您認為相應出臺的刺激措施會給市場帶來一個什么樣的提振?
張海冰:我們也確實看到,這個最近項目審批的速度在大大的加快,發改委也有相關人士表示,需要針對保持合理的全社會投資規模來穩定經濟增長,可見決策層對于經濟增長下滑的擔憂已經非常明顯了,微調和欲調的力度在加大。從股市來說,我們的判斷是如果有行情,也可以說是政策預期推動的行情,既然政策的力度在加大,行情向好的概率還是比較大的。從近期來看的話,基建相關以及節能環保還有節能家電等等都表現比較好,我們認為這個有可能向縱深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