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12日,河南省已啟動2012年小麥托市收購預案。不過,往年能積極參與糧食托市收購的企業主們,今年卻被突然告知,被中儲糧河南分公司(下稱“中儲糧河南”)取消了托市收購資格。
“我的企業總庫容有20萬噸,比中儲糧公司有些直屬庫規模都大。前段時間,我專門騰出一部分庫容等待收購托市糧,結果,中儲糧河南卻沒讓我們參與托市收購。”來自河南信陽的一家民營糧企負責人昨日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
民企失托市收購資格
中儲糧河南綜合處副處長孫淼向記者證實,河南省的民營糧食企業,今年確實沒有被批準進行托市收購。
但孫淼稱,并非中儲糧河南不批準,上述現象也非河南特有,主要因為中儲糧總公司今年在全國范圍內都沒有批準民營糧企從事托市收購。
5月21日,由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農業部、國家糧食局、農業發展銀行、中儲糧總公司聯合出臺《2012年小麥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下稱“收購預案”),孫淼說,根據這一收購預案,國有及國有控股糧食企業被優先安排作為委托收儲庫點,中儲糧河南也曾于6月18日先后將包括74家民營糧企在內的1054家小麥托市收儲庫點上報給中儲糧總公司。
河南金粒麥業有限公司是今年眾多被排除在小麥托市收購之外的民營糧企之一,該公司辦公室主任寇復賓曾在接受采訪時稱,其實就在今年的收購預案公布后不久,中儲糧河南和地方糧食局還曾先后數次對原來參與小麥托市收儲的民營糧企、糧庫進行審核、驗收和篩選,并最終宣布,1000多家河南民營糧企中,共有74家民營糧企、糧庫通過審核。
最終,74家民營糧企的收儲資格均沒有被中儲糧總公司批準。
隨后,中儲糧河南對外公布了984個托市收購庫點,正式開始夏糧的收購工作,但問題很快出現。
一位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民營糧企負責人表示,由于上述庫點的分布不均勻,有的地方甚至幾十公里的范圍內都沒有托市收購庫點,給當地農民的糧食出售造成很多不便,部分農民因無力運輸,不得不將手中糧食以低于國家最低收購價的價格賣給“糧販子”。
安陽縣是全國著名的優質強筋小麥和優質純黃玉米主產區,但當地韓陵鎮的農民卻發現,想要以今年1.02元/斤的托市價格賣糧,就得開拖拉機跑到幾十公里外的林縣,不然,只能以0.98元/斤賣給當地的糧販子。
中儲糧河南不得不在原有委托收購庫點的基礎上,增加了182家集并收購點。
河南民營糧油收儲企業協會(籌)一位負責人表示,與往年河南省3500多家托市收購庫點相比,今年僅有984個庫點,托市網點既少又分布不均。
而來自商丘寧陵縣的一位民營糧企老板則告訴記者,即使已經被批準的上述984家庫點,也有一些存在問題。比如中儲糧某縣直屬庫的3個用于收購的倉房,其實屬于簡易倉,并不符合國家規定的收儲標準,而當地的部分定點收購庫點,則有很多是危倉、報廢倉,不能保證被收儲糧食的儲備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