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是什么?從道德范疇來講,誠信即待人處事真誠、老實、講信譽,言必行、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諾千金。一些發達國家基本能夠做到公民誠信體系的完善,很大程度上與法律法規的制約作用離不開;他們制定了完善的科學、合理的誠信鏈,以法律作為保障。
在此,從網上大家熱議的新聞來評析問題,比如,出現汽車被碰遇耍賴事情百度搜索里面出現非常多這樣的現象,網友紛紛議論保險賠償方法是否合理,有譴責耍賴的,有埋怨保險賠償不合理的的,有的甚至就自認倒霉。通常情況下,兩車發生刮碰都是報警或者叫保險公司來,然后認定責任方,修理完后向責任方賠償。但是現實中好多人遇到令人氣憤的事,責任方故意拖欠或者少給,更加惡劣的是干脆不賠。在最近的網絡熱議的新聞中“商人誠信缺失令欽州浙江商會傷不起”引起廣大網友的議論。報道說事發地址麗水市區,兩部汽車碰撞事故,交警與保險公司都認定樓朱明的汽車負全責,發票與清單早已用快件寄給他了,按照他告訴的在廣西欽州的地址,他本人確認已經收到。可是他故意拖欠,后來更是電話不接短信不回;浙江麗水縉云縣人在廣西經商的樓朱明,還是廣西欽州浙商商會的理事。
廣大網友說像新聞里面的那樣事情發生,不能讓被碰方先墊付汽車修理費用,而是由保險公司直接承擔,然后保險公司向責任方要,責任方不付錢應該是交警扣車或者年檢不過關,就像汽車違章到年檢時必須處理,否則就是過不了關,這樣才能解決根本問題。老百姓不可能為這些事情上法院解決,而法院處理起來時間非常久,法院執行是個大問題。現有保險公司這樣的理賠方法是否存在賠償技術上缺陷?還是存在推卸賠償責任的隱性霸王條款?對此,網友展開了非常激烈的討論。
就個人而言,誠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企業而言,誠信是寶貴的無形資產;就社會而言,誠信是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就國家而言,誠信是良好的國際形象。 公民誠信體系的完善須與法制并行,否則誠信社會依然離我們大家還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