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兒,好好在部隊當兵,別擔心家里的事情!”10月28日,貴州省劍河縣革東鎮辣子村58歲的劉昌國,撥通了重慶某部電話,高興地告訴二兒子劉仕賢:縣人武部不僅幫忙協調解決了房屋拆遷賠償的問題,還幫助搭建了臨時簡易住房。
縣人武部政委趙世波告訴筆者:“雖然兵送走了,但跟蹤幫帶的責任還在,我們要采取多種舉措讓新戰士安心建功軍營。”為此,他們聘請部隊帶兵干部為“信息員”,村民兵連長為“幫困員”,人武部干部為“聯絡員”,及時掌握新兵在部隊的思想情況,有針對性地做好工作;深入開展大回訪活動,了解新兵家中困難,及時進行幫扶解決;進行軍地情況反饋通報,確保服務工作做到神經末梢。
南哨鄉大坪村的新兵張政成考上大學后,毅然參軍報國。張政成的爺爺、奶奶年邁多病,主要靠其父親外出務工掙錢養家。張政成的情況牽動著該縣人武部領導的心,部長劉洪波帶領民政和專武干部送去慰問金和糧油食品,并辦理了低保手續給予救濟。
家門連著營門,軍屬牽動軍心。截至10月底,劍河縣軍地開展對新兵家庭大走訪大慰問活動,已幫助軍屬解決實際困難30多個。
“積極做好征兵工作的下篇文章,及時把黨和政府的關懷送到新戰士家里,激發新兵安心服役建功軍營的熱情,是我們應盡的職責。”劍河縣縣委書記、縣人武部黨委第一書記王勇志動情地說。(付俊奇)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