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法:人參菜嫩莖葉品質脆嫩、爽滑可口,可炒食或做湯或者涮火鍋。肉質根可涼拌,宜與肉類燉湯,藥膳兩用。其中,蠔油姜絲人參菜、姜絲蒜茸人參菜、人參菜排骨湯、涼拌人參菜根、姜片炒人參菜都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美味。
好處:具有補中益氣、潤肺生津、通乳汁、消腫痛等功效,可用于氣虛乏力、肺燥咳嗽、體虛等的輔助治療。
【灰灰菜】
學名:灰菜。為藜科,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粗壯,有棱和綠色或紫紅色的條紋,多分枝;枝上升或開展。生于田野、荒地、草原、路邊及住宅附近,中國各地普遍生長。灰菜是苗族的傳統菜肴之一。
吃法:每年4~6月采收幼苗或嫩莖葉食用。采集嫩莖葉,入沸水鍋焯過洗去苦味,可制成多種菜肴。切段曬干用或鮮用。炒前將灰菜在沸水中汆一下。注意:服用后,在強烈日光下照射,可引起日光性皮炎。
好處:治療風熱感冒,適合痢疾、腹瀉、濕瘡、癢疹、毒蟲咬傷患者。具有清熱瀉火、通便、解毒利濕、止癢透疹的功效。
【薄荷】
土名叫“銀丹草”,為唇形科植物。葉對生,花小,淡紫色,唇形。根莖生于地下,多生長在山野濕地河旁。民間有“六月里吃薄荷,好良(涼)心”的說法。
吃法:薄荷粥清心怡神,疏風散熱,與此同時,薄荷炒雞蛋也是不錯的選擇。薄荷豆腐、薄荷雞絲、薄荷糕、鮮薄荷鯽魚湯、薄荷湯、炸薄荷葉等等都是常見的食用方法。
好處:它是辛涼性發汗解熱藥,治流行性感冒、頭疼、目赤、身熱、咽喉、牙床腫痛等癥。外用可治神經痛、皮膚瘙癢、皮疹和濕疹等。
【紫背天葵】
又名:紅鳳菜。全株帶肉質,根粗壯、莖直立、多分枝、帶紫色。葉片橢圓或者卵形,邊緣有粗鋸齒,總苞筒狀,花黃色,全為兩性管狀花。
吃法:可做炒菜,也可燉湯,還可以涼拌,素炒紫背天葵、紫背天葵大棗湯都是不錯的選擇。寒涼虛弱的人慎食。
好處:具有活血止血、解毒消腫等功效,對兒童和老人具有較好的保健功能。可提高抗寄生蟲和抗病毒的能力,對腫瘤有一定防效。還具有治療咳血、血崩、痛經、支氣管炎、盆腔炎及缺鐵性貧血等病癥的功效。
天麻】
別名:赤箭、離母、鬼督郵、神草、獨搖芝等。莖單一,直立,圓柱形,黃褐色。無綠葉,下部鞘狀抱莖。地下塊莖肥厚,肉質,常平臥,有均勻的環節。總狀花序頂生,花期顯著伸長;種子多而極小,呈粉末狀。
吃法:可蒸著吃、做粥或者作為輔料。天麻鯉魚、鮮天麻蒸豬肉都是不錯的選擇。凡津液衰少,表現為眩暈或頭痛、舌干口燥、咽干、大便干結等,均須慎用天麻。
好處:有抗癲癇,抗悸厥,抗風濕;鎮靜,鎮痙,鎮痛,補虛,平肝息風的功效。功能主治平肝息風止痙。用于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癲癇抽搐,破傷風。
【紫蘇】
學名:紫蘇葉。上部有白色柔毛。葉對生,葉片卵圓形或圓形,先端漸尖或尾尖,基部近圓形,邊緣有粗鋸齒,兩面呈紫紅色,淡紅色,有腺點。
吃法:可涼拌,也可炒著吃或炸著吃。紫蘇葉炒花蛤、炒紫蘇葉都是美味的菜肴。氣虛、陰虛及溫病患者慎食;不可與鯉魚同食,生毒瘡。
好處:治感冒風寒,惡寒發熱,咳嗽,頭痛無汗,氣喘,胸腹脹滿,嘔惡腹瀉,咽中梗阻,妊娠惡阻,胎動不安。并能解魚蟹毒,癰瘡蛇毒辣。用于感冒風寒,發熱惡寒,頭痛鼻塞,兼見咳嗽或胸悶不舒者。
【紫葉生菜】
植株較大,散葉,葉片皺曲,色澤美觀,隨收獲期臨近,紅色逐漸加深。
吃法:紫葉生菜吃法多樣,除烹炒、煮湯外,可涼拌、蘸醬,也可做冬令火鍋的原料。紫葉生菜以色紫質嫩;株棵均勻;無抽薹,無病斑為上品。
好處:助消化,刺激膽汁的形成,涼血,促進血液循環、利尿、鎮靜、安眠,防止腸內堆積廢物,并有抗衰老和抗癌的功能。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