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慢性病的產生是跟不當生活方式有很大關系,快節奏的緊張工作和長期壓力大的生活也會增加患上慢性疾病的幾率。重慶某健康管理中心的湯大鐵主任介紹說,身與心的和諧是健康的基礎,而情緒活動是心理因素中對健康影響較大的一部分。長期快節奏生活導致的疲勞看似不起眼,但若不注意,輕則降低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重則導致多種身心疾病。
湯大鐵提出,“慢生活”的本質在于重視自己和注重身心平衡。所謂“慢生活”是一種生活的態度和健康的心態。“慢生活”不是支持懶惰,也不是拖延時間,而是讓人們在生活中找到平衡。
堅持慢,能讓身體的運轉更正常。如果一個人長期處于緊張中,身體就會習慣于這種狀態。一旦緊張因素消失,對身體來說就是一種反常現象,腎上腺素大量減少,使器官失控,導致各種疾病。這就是為什么會有很多平常忙碌的人在度假的時候病倒;有些人工作時沒事,退休之后反而突發心肌梗死的原因。
“慢一族”則倡導在生活中有機會就慢下來,以一種循序漸進的方式改善生活、促進健康。一旦慢下來,帶來的是壓力的降低、神經和內分泌系統的恢復,同時還能避免體能的過分消耗。人在放松的時候,新陳代謝相對較慢,這就意味著身體生成的自由基也較少,而這種不穩定的氧分子正是加速人機體衰老的罪魁禍首。
運動同樣如此。德國科學家的研究成果發現:生命并不在于拼命運動,而是要放慢節奏。有時候我們片面地理解了運動的本質,將它等同于密集又高強度的訓練。運動的真正目標不是為了更疲憊,而是更健康。適當的運動有利健康,能夠延年益壽;過量的運動不但不能減壓,反而對身體有害。
關于運動,湯大鐵告訴記者,老年朋友的慢病療養要從形到心地感受慢運動。他說,一些強度較小、節奏較慢的項目,不僅能消除身體上的疲勞,還能撫慰疲憊的心靈,緩解心理上的壓力。比如太極、散步、臺球、釣魚、健身氣功、書畫等,這些都是適宜長期練習的慢運動。同時進行候鳥式的度假式養生調理自己的慢病也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方法。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