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抓編制強基礎。編制《紅色旅游景區建設方案》,將紅色文化與發展紅色旅游、弘揚長征精神、培育民族精神、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保護和利用革命文物等有機結合,傾力打造紅色文化教育基地。
二是抓普查重保護。全面加強對革命遺址遺跡和革命文物的普查,并對全縣56處革命遺址進行重點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
三是抓投入夯建設。籌集近1億元資金用于古城翹街14處革命遺址的保護和維修。同時,投入4800萬元用于黎平會議紀念館的修建,有效保護和傳承黎平會議在中國革命特定歷史時期的紅色文化。
四是抓宣傳擴影響。進一步加大紅色文化挖掘、整理和宣傳,并依托“紀念黎平會議75周年學術研討會和黎平會議“三敢”精神理論研討會”影響力,出版《偉大轉折的起點—黎平會議》專著、《偉大轉折從這里開始》文集和一大批紅軍在黎平時期的史料專集,錄制廣播連續劇《黎平曙光》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高端媒體成功播出等,不斷打造“曙光之城”旅游文化品牌。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