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太陽露出了笑臉,天柱縣甕洞鎮連續5天奮戰在“煙稻兩熟”育苗基地的幾十名黨員干部群眾,臉上終于露出了燦爛的笑容,他們在特殊的陣地上抗擊雪凝,已奪取了全面勝利,保證了今年2400畝“煙稻兩熟”生產,促農增收。
甕洞鎮位于清水江畔,素有“黔東第一關”之稱,是北緯27°清香型烤煙重點種植基地之一。由于該鎮海拔最低約260米,氣候適宜“煙稻兩熟”生長。
據專家介紹,該縣“煙稻兩熟”栽培技術基本成熟,在種植制度、實用技術研究以及配套技術的完善等方面,在省內是一個突破,均可在海拔400米以下的區域進行推廣,將對天柱以及黔東低海拔煙區烤煙的快速發展和擴張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和應用價值。
該鎮分管農業的副鎮長楊裕天說,2011年,該鎮首次實施“煙稻兩熟”試驗。去年,經煙草、農業等專家現場測產,上柳、聚溪兩個村實驗田農戶實現水稻畝產665斤,每畝產值達5000元,增收1200元。今年已在全鎮推廣“煙稻兩熟”種植,共2000畝。
記者走進該鎮甕瓦村集中育苗基地,看到烤煙輔導員蔣啟金蹲在大棚下,嫻熟地將肥料裝入浮漂,點播煙種,然后有序地排放到水槽里育苗。他告訴記者,本村集中育苗200畝15個大棚,全鎮共有4個基地。為了趕在9日前必須完成育苗任務,雪凝天都沒放過,耽誤了時間,只能成稻,不能成煙。連續幾天下來,手都磨起泡了,臉也凍開裂了,私車都變成了公車,每天都要運人搭棚和育苗。
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岑干村種煙大戶、黨員楊德炎也終于打開了話匣子,回憶4日那天起床一看,屋檐下結起了兩尺多長的雪凌,出門就摔跤子。頭天鋼架棚才搭好,還沒蓋膜,怎么育苗,錯過時間,一切付之東流。
面對一場突如襲來的雪凝災害,煙農們憂心忡忡,徘徊不前,楊德炎先后接到了聚溪、甕瓦、黃巡等4個村15戶烤煙種植大戶的邀約電話,從四面八方趕赴烤煙大棚基地集結,搶時間,緊進度,建設大棚烤煙育苗基地。
楊德炎說,他家住在高寒山區,距大棚有4公里遠,當天大雪封山,他不得不用草繩系住鞋子,柱著拐杖,一步一滑地踏著雪凝,小心翼翼的往前走著,歷經3個多小時的艱難行走,終于趕到了大棚基地。
雪凝三天時間,煙農們頂風冒雪,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了一場大生產勞動,一個一個的為鋼架大棚穿上了白色透明的“外衣”。甕瓦、雷合、上柳等4個村“煙稻兩熟”育苗基地,共35個大棚,已全面完建成,贏得了“煙稻兩熟”種植寶貴時間,為促進煙農增收奠定了的基礎。
當天,楊裕天指著新蓋好的大棚說,甕瓦基地已完成育苗12個大棚,還剩下3個大棚,預計9日全鎮35個大棚育畝任務全面完工。(楊仁海 蔣澤)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