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持續干旱少雨,天柱縣大部分村莊出現大面積的干旱,群眾的生活用水存在嚴重的困難。在這關鍵時刻,天柱大隊官兵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駐地當故鄉,視人民為父母,想群眾之想,想群眾之需,積極投身到抗旱救災行動中,在做好執勤備戰的同時,全力以赴投入到抗旱救災工作中。
自7月23日以來,在久旱不雨的天柱縣各村寨,一個個橙色的身影,每天奔波在送水的路上;一輛輛滿載的消防車,為山區群眾帶來了希望。7月份以來,天柱縣終日暴晴。連續多日35℃以上的高溫,讓天柱縣藍田鎮杞寨村308戶、千余人生活用水變得困難。村名們是眼看著水窖里的水一天一天干枯,沒有一點辦法。村民連正常的生活用水都有困難,更別說耕地、家畜用水。面對百年不遇的干旱,村民們無可奈何。空巢老人、留守兒童、婦女紛紛打電話向村長求助,無奈之下村長想到了消防官兵。
消防官兵送水到村寨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意思是說再聰明的婦女也不能不用米做飯。而現在,連日的驕陽似火,生活用水缺乏,藍田鎮杞寨村有米也是下不了鍋。杞寨村的旱情讓天柱縣的眾多領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旱災無情人有情。8月10日上午9時40許,縣分管水利的唐光宏副縣長、縣水利局楊燦局長協同消防大隊6名官兵組成“抗旱救災特別行動小組”遠赴25公里外為杞寨村送去了“生命之水”。
消防車在“九曲回腸”的林間小道上“步履蹣跚”,路旁的烤煙田一片枯竭,樹梢葉子全都卷了起來,消防官兵們希望早點送去救命水。經過長時間的顛簸,汗流浹背的官兵到達了藍田鎮杞寨村口岔道處,依山傍水的其寨村早已被旱魔蹂躪的“面目全非”。由于山路崎嶇,消防車已無法繼續深入村落內部,無奈之下,消防官兵便只能組織群眾在村口取水。
官兵們為村民接水
空巢老人、留守兒童、婦女提著水桶聚在村口,驕陽烈焰下,令人不禁為之一嘆的是,這些老弱婦孺在期盼已久的“生命之水”面前大排長龍。“文明”之風似乎早已在這純樸的村民中扎根。官兵不容遲疑,迅速連接水帶,加壓送水。看到噴涌的水流,村民們喜笑顏開。太陽卻越發毒辣,接水的村民豆大的汗珠滴落在“生命之水”中,這細微的變化,也被正在送水的消防官兵注意到了。消防官兵幫助便一改傳統的送水方式,主動挑起老人、婦女的“生命之水”送水到戶。
消防隊員攙扶著老奶奶回家
當一車水快要用完時,突然,一位年過六旬的老奶奶闖入消防官兵發熱視野,她的出現是如此的猝不及防,年過六旬的她步履蹣跚,10米、8米、5米……她一步一步的走向消防車。消防官兵立刻搶下老奶奶的背簍,用瓢,一瓢一瓢的將水舀入水桶之中。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消防官兵終于舀滿了水桶。沒等老奶奶開口,消防官兵背起背簍,攙扶起老奶奶,走向村寨深處。
12時40許,消防官兵將一車水送完,隨著縣分管水利的唐光宏副縣長、縣水利局楊燦局長的相繼離開,消防官兵們才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收起水帶,準備歸隊。
此次送水,消防官兵歷時2小時,為藍田鎮杞寨村送水達12噸。基本解決了杞寨村村民生活用水問題。隨著旱情的日益加劇,人畜飲水問題將日益嚴重,大隊官兵送水的腳步將不會停息,把一車車潔凈的自來水送給災民是他們的責任,在送水過程中無論前路如何艱辛,他們不會退縮,因為他們是消防兵。(楊濤)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