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每當夜幕降臨,貴州省天柱縣城都會出現一道新風景:數千男女老少,身著民族服裝,聚集在金鳳文化廣場唱苗歌,對侗歌,散步、看燈、賞月,連郊區居民也乘上公交、騎著摩托前來享受歡樂時光。
金鳳文化廣場位于天柱縣城區的鑒江河畔,總投資1280萬元,建設面積約56000平方米,是目前貴州省黔東南州最大的群眾活動廣場。
建設這個廣場曾引起過爭議:這么大一塊地方,就供老百姓跳舞唱歌,是不是有點太不劃算了?要是用于商業開發,不知道能賺多少個金罐銀罐呢!
最后,天柱縣委、縣政府拍板:就建廣場!因為在他們看來,提高群眾幸福指數,不能只看GDP的增長,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同步提升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幸福。
金鳳廣場并不是孤例。近幾年,天柱縣在抓經濟建設的同時,大抓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一改過去城鄉文化活動基礎設施幾乎為零的落后面貌,形成了“城市有廣場,鄉鎮有樂場,村寨有歌場、組戶有舞場”的城鄉文化活動嶄新格局。
隨之改變的不僅是多了幾個活動場所,還有人們的思想。前些年,由于戶外活動場地缺乏,天柱縣城居民及周邊農民文化生活單調,靠打麻將、打牌消遣。為徹底改變這一狀況,該縣提出“文教興縣戰略”,全力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和民族文化事業快速發展。
他們在縣城留足2600畝空地,打造“三星巖文化產業園區”,計劃總投資10億元,以北部侗族民族風情為建設主題,建設民族歌舞休閑廣場、文化交流中心、苗侗民俗文化村等。同時,該縣還精心構建清水江文化旅游長廊,充分挖掘沿岸的古村落、古民居、古渡口、古歌場等民族文化,打造民族歌舞、服飾、工藝品等特色品牌,推進“侗族文化旅游圈”建設。
目前,天柱縣先后建成鄉鎮綜合文化站、“民族文化家園”、村級活動廣場等20多個,“農民文化家園”18個、農家書屋60多個,政府支持、農民自費修建的村組歌場舞場等活動場地20多個。另有180多支農村民族業余文藝隊伍異軍突起,唱侗歌、演陽戲、玩龍、跳舞各有去處,山寨處處充滿著快樂吉祥。
有了文化活動場所,人們紛紛從麻將桌上、游戲廳里走了出來,參加唱歌跳舞、看燈賞月。秧歌舞群里的吳大媽開心地笑了,“早晚出來唱唱跳跳,開開心心,身體健康,不用花錢治病,不用出錢打牌,擁有快樂比擁有沉甸甸的金罐銀罐更幸福!”(記者 王新偉 通訊員 龍勝洲)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