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軍方25日證實,一架F—35型戰機本月試飛期間座艙冒煙,原因是一個配備鋰電池的部件出現問題。
軍方說,這是一起孤立事件,原因關聯軟件而不是硬件,對安全構成的威脅小。
停止試飛
這架戰機屬F—35系列中短距起飛、垂直降落型號,14日在馬里蘭州一座空軍基地試飛期間,電源熱管理系統出現問題。
一名不愿公開姓名的軍方官員告訴記者,飛行員報告,按照標準程序關閉和重啟輔助電源系統后,故障指示燈告警,座艙出現“微量”煙。飛行員停止試飛,安全降落。這名官員說,這次事件中,僅發現煙,“沒有任何”起火跡象。
軍方把問題部件送交制造商美國霍尼韋爾國際公司檢查。霍尼韋爾發言人邁克爾·賴因說,這一部件控制機身內冷熱空氣分配,是綜合電源組的一部分。一旦它被送抵霍尼韋爾設在菲尼克斯市的一處測試場所,將接受檢測。
淡化風險
綜合電源組配備一塊鋰電池,供飛機發動機啟動,同時作為緊急備用電源。
F—35項目主承包商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說,試飛時,電源和熱系統沒有使用這塊電池。另外,事后測試顯示,電池和綜合電源組工作正常。
美國波音公司研制的波音787型客機配備的鋰電池先前兩次出問題,促使美國航空局上月16日下令這型飛機暫時停飛。五角大樓本月初說,F—35將繼續使用鋰電池,原因是它與波音787采用的鋰電池由不同廠商研制,而且接受大量測試,沒有出現問題。
國防部F—35項目女發言人凱拉·霍恩25日說,14日試飛期間出現的問題與鋰電池“沒有任何關聯”,故障原因關聯軟件。F—35項目“最近”記錄中,僅那架戰機駕駛艙冒煙。
她說:“對任何(飛機)項目而言,這就是測試、開發和初期訓練的目的。發現問題,找出解決辦法并運用,確保使用安全。”初步評估顯示,這類故障構成“最低風險,相對不難解決”。
F—35戰機2011年因綜合電源組閥門故障停飛兩周。國防部25日說,那次事件與這次故障沒有關聯。
安撫客戶
F—35型戰機是美軍耗資最大項目,總額大約3960億美元。美軍打算訂購2443架,同時向多個國家銷售。
這型戰機命運多舛,研制超支超時。軍方22日說,一架F—35戰機發動機渦輪葉片發現裂痕,因而全部停飛。
國防部F—35項目主管克里斯托弗·波格丹25日試圖安撫國外買主,減輕他們的疑慮。他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市參加一個航空展時說,預計本周內能確定裂痕原因。如果緣于異物撞擊或制造缺陷,戰機可能“一兩周內”恢復飛行。如果原因“不止于此,我們不得不評估整個機隊將面臨何種風險”。
海外客戶中,土耳其和意大利已經決定推遲購買F—35。路透社報道,澳大利亞可能減少F—35戰機購買數量,轉而增購美制F/A—18型“超級大黃蜂”式戰機,以替換老舊機型。
波格丹說:“沒有任何跡象顯示,我們的伙伴正考慮徹底退出這個項目。”
“幸運的是,我們在地面例行檢查中發現這一問題,”他說,“如果問題在空中出現,飛機可能損壞,出現災難性后果。”(惠曉霜)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