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客座高級研究員麥迪卡爾弗13日在《外交學者》網站刊載一篇題為《美國對中國的海上封鎖?》的分析文章稱,不久前還有很多關于中美兩個大國是否可能在亞洲發生沖突的爭論,現在分析家們已經開始公開撰寫諸如“中美沖突該如何進行”之類的文章,這發出明確的信號該地區的戰略環境正在惡化。美國認為,近年來解放軍建設圍繞著“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進行,為此五角大樓提出“海空一體戰”的模式。報道稱,關于“海空一體戰”,美國各界已有越來越多的討論,也提出使用常規力量對中國大陸目標實施打擊是否會導致沖突進一步擴大的質疑。而現在美國關于美中沖突將如何展開的公開討論中出現另外一種手段海上封鎖。
報道稱,美國學者肖恩米爾斯基在最近的文章中提出,在未來可能的沖突和戰爭中,美國主導的封鎖戰略將對中國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此前美國《防務新聞》網站報道稱,美國海軍研究生學校和海軍戰爭學院,聯合推出一種針對中國的“相互拒止作戰空間戰略”,這是一種相互的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該計劃依靠美國海軍在大洋上的優勢,威脅中國戰艦在本國水域的行動,并且阻止中國商船在大洋上自由航行。換句話說,美國將限制中國戰艦和商船在爭議海域的自由航行,實際上就是對中國的海上封鎖。
麥迪卡爾弗認為,中國依靠海上石油命脈的弱點在過去十年已影響北京的國防、能源和對外政策。因此無論美國海軍是否擁有在馬六甲海峽和其他“阻塞點”封鎖中國的計劃,中國都會假定美國會這樣做,并為此做好準備。
報道認為,單從理論上講,美國可能在一場沖突中讓中國遭受嚴重的損失,畢竟即便不考慮中美常規力量的對比,美國也擁有絕對的核優勢。但“仔細分析一下,中國或許不需要如此擔心”,關鍵問題是,美國的封鎖行為對美國、中國、日本和其他任何卷入沖突的國家有多少風險,會消耗多少成本并造成怎樣的傷害,以及它們是否愿意卷入一場亞洲的海上沖突中去。
麥迪卡爾弗認為,“海空一體戰”以及聯合參謀部的《聯合介入作戰概念》已經探討過美中沖突的風險,并且承認如果要實行該戰略,美國必須在沖突中擔受重大的軍事損失,這將讓五角大樓面臨難以回答的難題:究竟多大的風險才是美國無法接受的?同樣,封鎖中國的主意也是如此。米爾斯基承認,任何試圖將卡住中國經濟命脈作為戰略的企圖都將深陷全球政治的泥潭,并且迫使美國及其伙伴付出巨大的成本。西方專家們認為,美國海軍可能的確有能力封鎖通往中國的海上航道,但與此同時,陸地通道仍然暢通,而中國必然被激怒,因此海上封鎖并不是明智的軍事戰略。麥迪卡爾弗認為,美國對華封鎖戰需要印度和日本等盟友,以及在拒絕提供緊急陸上能源通道方面得到俄羅斯的合作。而且美國和盟友究竟愿意在多大程度上損害全球和自身經濟利益,以封鎖作為首要戰爭武器來戰勝中國?報道感嘆說,美國面臨的問題是,如果說用核威懾對抗中國的想法是“不合理”的,“海空一體戰”面臨巨大的風險和政治不確定性,而封鎖戰略容易導致全球經濟和外交壓力,那么美國在亞洲的軍事戰略真正能依賴的究竟還剩下什么呢?(候濤 張亦馳)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