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曾經多次表態,要推動俄日雙邊對話,解決領土爭端,盡早簽署正式的和平條約。
實際上,為了破解與中、俄、韓三國島嶼爭端同時被激化的不利狀態,早在野田政府時代,日本已經選擇了俄羅斯作為突破口。在視察南千島群島(日稱“北方四島”)的梅德韋杰夫總統卸任后,日本立即向俄羅斯釋放出友好信息,希望復任總統的普京能夠推動兩國關系的改善。2012年9月,野田在APEC會議上與普京達成了一系列加強雙邊關系的協議,包括日本將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投資建設第二個液化天然氣廠(年產量1000萬噸)和其他設施,以擴大進口俄羅斯天然氣。在APEC首腦會晤后,俄日兩國的政治交往明顯加強。
選擇能源合作為突破口,既能利用俄羅斯的地緣優勢保障日本的能源安全,又能為雙方談判解決領土問題創造條件。日本希望利用自身的資金與技術,促使俄羅斯在領土問題上作出讓步。然而日本拉攏俄羅斯的政策成效并不明顯。在2012年的中日釣魚島爭端中,俄羅斯嚴守中立,時常還對日本施加軍事威懾。俄日兩國雖在經濟合作方面互相得利,但是在領土問題上立場根本對立。目前來看,安倍能做的只有延續前任的政策,降低兩國在領土爭端上的緊張強度。俄日關系所取得的改善可以說已經接近了極限,兩國關系要想進一步趨近面臨根本性的障礙。
通過俄羅斯,日本也不可能改善周邊環境。日本學者天真地提出,俄日應加強合作,以某種方式來平衡中國力量的崛起。事實上,這一主張不可能被俄羅斯所接受。因為俄羅斯始終將美日軍事同盟視為其遠東地區的主要安全威脅,而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則是其保障國家安全的主要屏障。遠期來看,日本的努力將事倍功半、收效甚微,這反而可能促進中俄兩國進一步就東北亞地區事務加強協調。俄羅斯已經確立了“向東看”的外交戰略,隨著遠東經濟開發和國家實力的增強,它將不斷增大對日本外交政策的強度。日本試圖拉攏俄羅斯制約中國的做法反而可能“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 楊 雷)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