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9月9日消息:原題:禮儀之邦中國游客聲名狼藉:在酒店“順手牽羊”,在公共汽車上打架,在世界遺產上涂鴉……如今,中國政府要教育公民變得有禮貌,但這可能需要很長時間。
“現在,我們很關注這個問題”,位于中國首都的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的官員說,該部門此前印發了提升公民出境旅游文明素質的“指南”,“我們會盡全力提高中國游客的素質。”
提高公民素質,是中國統治者的一個“古老”愛好。現如今,這個目標鎖定在“世界旅游冠軍”中國游客身上。近年來,中國民眾的錢包越來越鼓,許多人想去國外看看。2012年中國人出國旅游達8300萬人次,今年預計將增長到9400萬。游客已然成為這個國家的“一面鏡子”,這讓北京有點擔心。
為什么呢?在臺北一輛大陸游客的觀光車上可以找到答案。臺灣本土女導游一見面就問:“你們想不想留下大陸人的好形象?”游客們默默點頭。“那么,請不要在大街上吐痰,不要在非吸煙餐館吸煙,并努力安靜一些。”另一名臺灣導游則說,這太難了。他們總是大喊大叫,不愿排隊,他們不斷地購買名牌商品,“跟20年前的我們一樣。 ”
對中國人最嚴厲的批評來自中國人自己。同一些國家一樣,中國具有悠久偉大的歷史。但這個國家對自己在現代國際社會中的地位仍然沒有把握,所以非常看重別人的想法。在中國,若一個人表現不好,等于給整個民族“丟臉”。于是,一些地方省份設立了不文明游客“黑名單”,相關的文明教育也在進行中。
中國被稱為“禮儀之邦”。許多中老年人受過良好教育。但如今異軍突起的暴發戶,往往在各地作出傲慢和無知的行為,又缺乏相關的法規來制約。專家表示,中國游客要做到舉止文明、創造積極形象,可能需要幾代人時間。
讓中國人聊以自慰的是,美國一家網站去年進行的“全球最差游客”調查中,中國游客只名列第二,美國游客斬獲頭名。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