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25日,日本花傳社出版發行了現日本橫濱國立大學名譽教授村田忠禧的專著《中日領土問題的起源》,此書的副標題是日本“公文敘說的尷尬真相”。全書245頁,約20萬字,共分9章。在第1章前言中,作者闡明了其寫作宗旨是“不僅僅限于領土問題,在尋求歷史認識的共有化時,我們首先尋求的不應該是認識的共有化,而是事實的共有化”。
在第2~5章中,作者綜述了琉球、中國、日本的關系史;琉球三十六島的地理位置;19世紀東亞的動蕩與琉球王國;以及從德川幕府到明治時代琉球人民反對“廢藩置縣”、反對分割琉球的歷史。作者在這一部分引用的資料及觀點基本上與我國政府發表的觀點一致,充分論證了釣魚島列島是中國的固有領土。
從第6章開始的后半部分是作者研究的主要內容,作者通過分析第四代沖繩縣令西村捨三給當時日本的外務卿井上馨和內務卿山縣有朋的公文以及其他相關公文,還原了令日本政府尷尬的歷史真相,揭露了日本官方公布的《關于尖閣諸島(即釣魚島列島,筆者注)的基本見解》中“尖閣諸島在歷史上始終都是日本領土的南西諸島的一部分。原來,自一八八五年以來,日本政府通過沖繩縣政府等途徑多次對尖閣諸島進行實地調查,慎重確認尖閣諸島不僅為無人島,而且也沒有受到清朝統治的痕跡。在此基礎上,于一八九五年一月十四日,由內閣會議(‘閣議’)決定在島上建立標樁,以正式編入我國領土之內”這種歪曲歷史事實的說法。
作者的研究證實,1885年9月3日,沖繩縣大書記官森長義攜內務卿山縣有朋關于調查沖繩縣和清國福州間散在無人島的公文從東京出發,大約兩周后到達那霸。9月中旬接到命令的沖繩縣令西村捨三立即于9月22日上書內務卿山縣有朋,指出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是《中山傳信錄》中記載的島嶼,不僅為來往于琉球和福州的人們所熟知,也是中國冊封使來琉球時記錄過的島嶼,建議撤銷調查指令。西村捨三的公文同樣需要大約兩周才能送達山縣有朋的手中。10月9日,山縣有朋將西村縣令的上書照會外務卿井上馨。10月21日,井上馨回復山縣有朋,認為調查應等待他日另尋機會,并提出了“大東島調查及本次調查之事都不宜在官報及報紙上揭載”的意見。作者還指出,具有學者素養的西村捨三于1886年6月出版的《南島紀事》中的“琉球三十六島之圖”并沒有繪出作為沖繩縣令所熟知的釣魚島及黃尾嶼、赤尾嶼二島。
作者在研究了1885年至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簽字前的日本相關公文后認為:“日本政府聲稱在1895年1月的時間點領有釣魚島是完全缺乏國際及國內公開證明的行為,使用‘竊取’一詞再適合不過了。”
作者指出:“因為事實是現實存在的,承認事實并不是多么困難的事情。如果實現了歷史事實的共有化,歷史認識的共通部分也會因此而逐漸增多。”作者倡議:“必須以‘實事求是’的精神探求歷史真相,努力爭取科學、理性、和平、友好地解決問題。”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