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等六國與伊朗共同參與的伊朗核問題新一輪對話于10日凌晨在瑞士日內瓦結束,會談最終未能如外界預期的那樣取得實質性進展,達成任何相關協議。據法國媒體報道,由于法方多次強調六方與伊朗方面仍有分歧,使得法國在本輪對話中的角色受到諸多質疑。
法國外長法比尤斯是首位宣布本輪對話并未達成協議的談判代表。他強調“會談取得了進展,但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法國堅持要求伊朗方面必須就阿拉克重水反應堆、已經擁有的20%濃度的濃縮鈾以及伊朗長期鈾濃縮計劃等三個主要問題作出說明。
法方的這一強硬態度引發了包括伊朗和西方國家在內的多國外交人士的質疑。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美國外交官在接受法國媒體采訪時,難掩失望之情:“美國、歐盟和伊朗已經就伊核問題積極工作了好幾個月,法比尤斯不過是最后關頭顯示一下自己的影響力罷了。”顯然,法國外長因為近來在公開場合頻頻對會談可能達成的“有限”協議提出警告而引發了不滿。
但另一方面,在會談結束后,包括伊朗在內的與會各方代表并未公開指責法國。當德國外長韋斯特韋勒在被問及如何看待有關針對法方的批評時,他表示:“我們進行了很好的團隊合作,尤其在歐洲盟友之間更是如此。”而美國國務卿克里以及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阿什頓在會后回答記者提問時也并未對法方立場提出異議。“參與伊核問題對話的六國是絕對團結一致的,” 克里稱,“我們與法國方面進行了密切的合作,我們贊同法方的立場,確實還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伊朗外長扎里夫表示,盡管此次未能達成協議,但伊朗方面“并不失望”,“我們還將一起工作,等到下次會談時,我們將有能力達成協議”。
法國人今天的謹慎態度可能源于10年前的經歷。2003~2004年間,國際社會與伊朗就伊朗暫停鈾濃縮活動達成過協議,但是伊朗方面很快就以無法得到足夠的安全保障而反悔。此后,法國方面便致力于推動各方達成更高等級的協議,即便這樣做需要付出的代價是達成協議的時間需要一再延后。在9日接受法國公共電臺采訪時,法比尤斯就曾警告說巴黎不會參與“蠢人協議”。也有分析人士指出,法國的強硬立場已經得到了其他國家的支持,目的是迫使伊朗作出更大的讓步,從而得到更多的實際利益。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