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近日,劍河縣司法局援建的“陽光創業示范基地”在太擁鎮昂英村掛牌。
為進一步落實社區矯正人員就業,就地就近解決就業及生活困難,使他們盡快融入社會,減小重新犯罪率,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劍河縣司法局改變以往的以創建“陽光就業基地”為主、臨時解決社區矯正人員過渡性經濟困難的模式,大膽進行改革創新,鼓勵社區矯正人員開辟創業路子,當自己的老板,走自主創業、勤勞致富的新路,達到增加經濟收入,帶動創業示范的目的。
今年2月,縣司法局投入資金3萬元打造太擁鎮昂英民主法治示范村,其中15000元幫助昂英村社區矯正人員楊殿輝,利用該村發展旅游經濟的優勢,引導楊殿輝用自家責任田適合進行稻田養魚的有利條件,開展以稻田養魚為基礎,集休閑、釣魚、捉魚、烤魚、農家樂為一體的綜合開發模式,既滿足游客鄉村情節、鄉愁情節的好奇需求,又達到把旅游資源變成錢源、然后發家致富的目的。
到目前為止,楊殿輝已經投入資金20000多元,建成面積10畝的稻田養魚基地,面積2畝的釣魚觀賞休閑基地,投放稻田鯉魚成魚30000多尾,建立休閑釣魚涼亭一座,休閑場所基本具備小規模游客接待的功能。
昂英村是雷公山自然保護區腹地,該村現有因濫伐盜伐林木獲罪社區矯正人員5人。陽光創業基地的建立,為全縣社區矯正人員解決經濟困難、重新融入社會起到較為現實的引領示范作用。昂英村的社區矯正人員潘先華就受到啟發,自籌資金在平陽鄉開辦了汽車修理店,取得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歐陽弘)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