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近日,在劍河縣觀么鄉集鎮的街道“文化墻”上一幅幅題材新穎、內容豐富、圖文并茂的宣傳畫不時映入眼簾。濃厚的文化氣息和新鮮的時代感使“文化墻”成為建設同步小康的“代言人”和文明的“傳播者”,以漫畫的形式,引導居民拋棄陋習,文明奔小康。
劍河縣觀么鄉作為全縣建成同步小康試點鄉鎮之一。今年以來,該鄉將同步小康建設與文明創建活動有機結合,美麗鄉村建設為突破口,把“文化墻”作為體現文明程度的窗口來抓,引導農民樹新風;把“文化墻”作為弘揚先進文化的有效載體,將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生活質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生態環境、道德講堂等送進農村,讓“文化墻”潛移默化改變村民的思想觀念,成為教育村民的課堂。建設起用“文化墻”引領同步小康建設,使全鄉農村呈現出文明向上、環境潔美的喜人景象。
據該鄉黨委副書記鮑崇珍介紹,“文化墻”是該鄉充分挖掘利用本土文化資源,邀請在繪畫和書法上有特長的本土人士繪制,“文化墻”的宣傳形式,直觀醒目,通俗易懂,使居民很容易在潛移默化中自然地接受文化的熏陶與教育。有不少村民們表示:“以前墻上有各種宣傳內容以及廣告標語,雜亂無章。現在完全改觀了,上面的東西既結合我們觀么苗族紅繡的特點,又將我們觀么的各種種養殖業特別是冬桃展現了出來,其他內容也很有教育意義,健康向上,非常直觀,我們很喜歡。”
據悉,該鄉“文化墻”長98米、高1.7米,共計投資1.5萬余元。目前,觀么鄉年人均純收入達5170元,“文化墻”將進一步推進該鄉同步小康建成步伐。(張軍)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