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中國的正月十五佳節與西方情人節終于走到一起。19年才有一次的相遇,注定這個情人節是多情而幸福的。愛情跨越時間,跨越國界,跨越距離,只為這一刻與你相遇。人生能有多少個19年,在今生你又遇見了誰,誰又許你一生相伴。
而被稱為苗疆腹地的臺江縣在情人節這一臺將再度迎來一年一度的正月十五舞龍噓花節。
舞龍噓花節是臺江苗族同胞的傳統習俗,被稱為“勇敢者的狂歡節”。每年從農歷正月初三開始,臺江市民群眾就準備著手編扎龍燈。據了解,龍燈分為“亮龍”和“硬龍”兩種,亮龍用綢布蒙成,硬龍用篾條扎制而成,用彩紙糊成。
初十五這天,四面八方的龍云集臺江縣城進行噓花活動,各條“龍”要接受“噓花”考驗,經受“火”的洗禮,全城一片“金花”四濺,場面精彩、刺激,這也是玩龍最為高潮的活動,一旦龍進入城內,早已等候噓花的人們蜂擁而至舞龍的人們用苗話、漢話喊著“花來哦花來哦”,只求更多的噓花到自己的龍身上,自己身上,祈福新的一年好運,噓者手持花筒點燃導火線將花直指龍頭、龍身噴射,花筒發出“呼呼”的噴射聲。頓時,火光滔天,猶如波浪,一浪翻過一浪,幾十、上百條龍陷入一片火海,圍觀者人潮涌動,好不熱鬧。
如此狂歡的為勇敢者之夜。舞者赤身裸體,不怕火花燙傷,狂野地在火海中穿行舞動。噓者也是勇敢者,不怕追逐的勞累和艱險;觀者也是勇敢者,不怕花筒四射,緊追圍觀。無論男女老幼人人都可舞、可噓、可觀。驚險火爆的場面,著實地體現了苗疆兒女龍騰虎躍的無畏精神。由于舞龍噓花燃起眾人內心的情感世界之火,活動往往通霄達旦。
情人節,你不到臺江燒龍你還能去哪里? (馬業波 楊嘉浩)
相關內容:
每年正月初五之際,人們就開始籌備材料編龍。編出的龍主要有三種。一種是草龍,當地俗稱草靶龍,用稻草編制而成;一種是亮龍,俗稱節節龍,用彩繪布編制而成,民間認為是漢族的龍,別一種是硬龍,用篾條扎制而成,民間認為是當地苗族的龍。
每年出龍(初五、初七、初九都可以)都要舉行莊嚴的開光儀式,進行三拜,即一拜祭水中(或河流),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二拜祭廟宇,祈求吉祥幸福;三拜衙門,祈求官與民同樂,天下太平。
三拜之后主要進村入戶拜年,臺江的舞龍噓花,不在于舞龍而在于拜年,拜年活動時間長,可達十日之久,拜年活動行將結束,于初十五,四方村寨的龍云集臺拱鎮(即臺江縣城),進行舞龍噓花,把活動推向高潮。初十六、十七開始化龍,即把龍帶河邊舉行巫事儀式,把龍然掉,俗稱化龍,最后每條龍把拜年所得的錢財,買肉或殺豬會餐,當地俗稱“吃龍肉”。至此,舞龍噓花節活動逐宣告結束。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