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為保護清水江的漁業資源和江域生態環境,臺江縣施洞鎮巴拉河村村民對自家門口的清水江河段采取了管制措施,用村民們的話來說就是“封江禁漁”。
據介紹,巴拉河村是一個山水相連相依的美麗村寨,發源于雷公山麓,穿越凱里三棵樹的巴拉河與發源于黔南的清水江就在這個村寨交匯,形成了水上三叉路口,十分壯觀,而且兩條河流的河床在此都顯得很寬大,在江河水不暴漲的情況下,就留下了寬廣的沙灘,適宜進行旅游開發。
清水江巴拉河村河段
當地村民在清水江實行“封江禁漁”措施,除了保護漁業和生態外,就是基于旅游開發的考慮。當然,最直接的原因緣于今年初的一起炸魚事件。
據介紹,今年春節前,一外地男子到清水江巴拉河村河段炸魚,其間不小心炸斷了自己的一只手。慘劇發生后,當地群眾覺得炸魚不僅會炸死很多魚,還會威脅到人員安全。而要杜絕這種非法行為,最好的辦法就是采取“封江禁漁”措施。
于是,春節之后,村委會召開村民們大會,正式提出“封江禁漁”的動議,結果全票通過。據了解,通過村民大會推出了三項具體的措施,第一、“封江禁漁”活動全年實施;第二、村里每年都往封江河段放養一定數量的魚苗,確保河中有魚;第三、任何人不得在封禁河段毒魚、炸魚、電魚,但允許網魚和釣魚,只要不亂扔垃圾贓物即可。
封江河段
之后,村民們制作了很多標語,懸掛在河岸兩側醒目的位置,還插上些彩旗,叫著“插旗為標”。
此外,村民們還集資上萬元,打造巡邏機動船。目前,這船還在打造中,尚有月余時間就可以下水“巡江”。“船只打造好之后,我們每天都要派出兩位村民駕船巡江。”巴拉河村寨佬張學斌說,巡邏白天、晚上都進行,不給不法人員有可趁之機。
不過,巴拉河村的做法也引來了非議,有人認為“封江禁漁”屬于具體行政行為,只有行政機關才有權實施,巴拉河村不是行政機關卻越肉代庖,已經違法。
就此,記者電話采訪了臺江縣施洞鎮農業發展服務中心的楊主任。楊主任說,為了保護漁業資源,政府和農業部門不僅會組織放生活動,而且會采取措施禁漁,防止毒魚、炸魚、電魚等現象發生,像巴拉河村這樣積極主動采取禁漁措施,保護漁業資源,那當然是好事。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