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在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學習教育中,臺江縣創新平臺,以“三解三促三提升”為載體,切實提升基層組織活力、干事創業動力、產業發展能力。作為全州村組合并工作試點縣,該縣先行先試,創新舉措,圓滿完成了村合并和村“兩委”換屆工作,一批年輕化、干勁足、學歷高的村干部走馬上任。該縣也由160個行政村(含3個社區、1個居委會)、859個村(居)民小組合并為 67個行政村(含3個社區、1個居委會)、399個村民小組。村組變大,村干減少,新任村干責任更加重大。為盡快讓新任村干部進入角色,臺江縣下撥17萬專項培訓經費,圍繞“村情民意、社會矛盾、發展難題”選擇培訓課題,以“干群關系融洽、基層發展穩定、干部作風轉變”為培訓目標,通過創新培訓方式,擴充培訓內容,精選培訓師資等方式對全縣311名新任村干部“充電蓄能”,為村組合并后的“中心村”建設和同步小康建設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精選課題,內容更對村干“胃口”
換屆工作結束后,臺江縣把如何選擇村干培訓課題作為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任務之一,經過反復研究和集思廣益,最后確定培訓課題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總體思路:先向縣直機關和鄉鎮征集培訓課題,在征集到的課題中篩選貼近村干工作實際的課題,形成村干培訓課題庫,將這些課題分發給廣大村干部,由村干根據各村實際需要自己“點菜”,選擇培訓課題。經過半個月的收集和討論,收集到經濟發展類、和諧穩定類、黨務政務類和其他四類課題共26個,再次將26個課題反饋到村干手中,最終確定了村干部支持最多的14個課程成為了此次培訓“菜單”,包括十八屆三中全會、“三農”政策和“中國夢”解讀,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黨風廉政建設,安全生產、綜治維穩和信訪知識,農村“兩違”清理、土地流轉征用、民族村寨保護,如何抓好村級人口計劃生育工作,社會保險知識(養老、社保、合醫、低保等),新農村建設、小康知識,財政支農政策和村級財務管理等內容。村干“點菜”讓培訓內容上更貼近村干部、貼近農村工作實際,使村干部增強了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并融入到了整個培訓工作中來,使學習的效果更明顯。
書記授課,直面實際給村干“補能”
為確保培訓取得實效,縣委書記戚詠梅深入基層調研12次,向村干征集經濟發展、社會穩定、脫貧致富等方面的意見60余條,詳細的了解了新任村干部的知識結構,剖析制約村干發揮所長的癥結所在,在苗疆講壇上,深度講解全縣經濟發展狀況和發展方向,從“十二五”發展指導思想和奮斗目標,到 “十二五”發展總體要求和發展戰略,到該縣近幾年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再到村干如何履行職責當好村干部等五個方面,最后,戚詠梅書記就臺江縣如何實現“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致富”三個個面進行了全面詳細透徹的講解,講解列舉了多個東部沿海地區和周邊地區農村致富典型事例,生動的為受訓村干破解了農村發展致富瓶頸。課堂上,戚詠梅書記積極與受訓村干開展互動,現場答疑解惑50余個。戚詠梅書記親自授課,力爭課程開展得盡善盡美。此外,她還要求負責課程培訓的部門需有一把手或是經驗豐富的業務骨干負責課程的講解,對于敷衍了事的部門將追究其責任。
此次培訓在戚詠梅書記的帶頭示范下,各個培訓課程精彩紛呈。一些新任職的村干坦言,參加這次培訓自己受益匪淺,業務和思想政治素質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參加過省州級村干部培訓的老村干認為,這次培訓的內容“接地氣”,培訓方式耳目一新,培訓效果立竿見影,書記親自授課在臺江史無前例,書記的精彩講解讓我們轉變了思想理念,拓寬了視野,增長了見識,對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和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激發了村干干事熱情,書記的親力親為更是真正踐行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支書“傳經”,親歷經驗為村干“送寶”
邀請貴州省新農村建設十佳人物 ,全省優秀黨務工作者、貴州省十佳村黨組織書記、全國人民調解能手黃平縣寨碧村黨支部書記王清華到場講課,充分發揮村干部致富帶頭能力,交流致富經驗,破解發展難題,王支書用生動的事例和憨厚樸實的語言,為全縣311名新任村干“傳經受寶”。授課內容從群眾矛盾調解到新農村建設,從黨員發展到基層組織建設,從幫助個體脫貧到帶領全村群眾致富等內容進行授課講解,整個課程,村干部們得到極大鼓舞。此外,培訓期間還組織學員到施秉縣望城村“取經”,學習新農村建設經驗。
學員“互比”,賽場上一決高下
此次村干培訓培訓采取“集中學”與“自主學”、“課堂學”與“實地看”、“討論學”與“綜合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培訓內容充實,培訓方式多樣,特別是培訓討論環節采取無領導小組討論方式進行,討論組設置旁聽記錄員,認真記錄各村干部的發言情況。在討論過程中,村干部們既大膽講述自己在創業致富、新農村建設、基層黨組織建設等方面中取得經驗,又敢于“撕破”臉面,講訴自己在開展工作中遇到的難題,村干部“互比互學”,暢所欲言,小組討論既讓自己學到了成功經驗,又讓自己清醒認識到到自身不足,此次無領導小組討論共收集先進經驗110個,突出問題36個。通過無記名方式測評村干對課程內容的領會情況,對基層黨組織建設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的摸底,將測評結果將作為下一步培養對象和幫扶對象的依據。同時將各課題討論所征求到的意見和建議進行認真梳理,形成綜合性評價報告,供領導參閱和相關部門參考。
此次培訓還增設了社會保險、土地政策、政法知識、農村常用法規知識、鄉村發展規劃等內容,培訓范圍寬、內容實,重點突出,使村干部學即能用。(梁魯洋)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