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江縣在教育實踐活動中突出問題導向,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緊扣“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大力實施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電、小康訊和小康寨建設,強化“四全”措施,加大精準扶貧力度,真正解決實際問題,讓群眾切實看到教育實踐活動帶來的成效和變化。
加大農村水利建設,保障村村喝上干凈水。一是全面實施農村水利建設,通過財政預算、水利建設基金、財政轉移支付、以工代賑等措施,籌集專項資金,全面推進農村水利建設項目,確保農村飲水項目正常開工。二是因地制宜的開展供水、節水等工程建設,建立健全農村小康水“三項機制”項目建設,確保農村生產用水。三是健全科學的農村水利小項目建設資金管理制度。 按照農村低保標準,增發農村水利工程維修金,保障農村長期有水喝。截至目前,先后投入1667.25 萬元,完成新建干渠 44條,總長63.6km,新建泵站9座、壓力池27座、進水池、出水消力池、沉砂池共16座;管道安裝敷設58.9km,解決10.4 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問題,占全縣農村飲水安全規劃總人口11.81萬人的 88.19%。
加快農村危房改造,扎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一是建立“五幫”工作機制。按照《臺江縣2014年農村危房改造工程實施方案》,對農村危房改造實行分級負責,干部包戶的機制,即縣領導幫鄉鎮,鄉領導幫片區,包村干部幫村,駐村干部幫戶,五戶互幫的工作機制。二是建立質量監督機制,結合村兩委的危改戶報批意見,駐村干部和包村干部進村入戶進行實地調查,嚴格審核把關。鄉鎮領導根據農村危房改造進度,進行質量監督和核查等,確保危房改造惠民政策落到實處。三是幫助群眾危改房建筑風格有苗族特色。結合臺江苗族建筑特色,幫助危房改造對象戶進行改造。截至目前,全縣已累計完成危房改造19710戶,2014年度危房改造目標為2600戶,目前已動工2540戶,動工率98%,其中已竣工1753戶,竣工率67.5%;2014年小康房任務150戶,目前已開工150戶,其中竣工102戶,爭到2017年完成農村危房改造27510戶、建設小康房600戶的目標任務。
實施農村電網改造,抓實農村小康電建設。 一是加強“引電入村”建設,制訂《2014-2017年農村小康電建設計劃》,規劃實施農村電網改造升級、促進城鄉用電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二是理順農村電網管理體制。舉辦農村電力技能培訓班3期,共有120名農村知識青年參加培訓,實現村村有1名電力管理員,大的行政村有2名電力管理員。三是提升農網電壓質量工程建設。針對農村現有變電由于容量不足、布點不夠、線徑過小等問題,影響著農村正常用電。計劃投資7912萬元,新增變電站1座、4萬千伏安主變1臺,建設110kV線路17km、35kV線路8.5km、10kV及以下線路114.95km,配變35臺,戶表改造5620戶。截至目前,計劃項目均已開工,上半年已完成工程總進度的44.5%,農村一戶一表已經實現,農村電網覆蓋率100%。
共筑農村“幸福路”,扎實推進“四在農家”。 一是加大通村油路建設。圍繞“村村通油路、組組通公路、村寨道路硬化”目標,按照“功能齊全、設施完善、環境優美”,分步有序地開展小康路建設。二是健全通村油路規劃建設。村組合并后,以中心村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重點村打造,進一步規劃建制村和原“撤并建村”的通村公路、通組(寨)公路建設工程,提升廣大群眾出行便捷幸福指數。三是修好建制村招呼站(候車站)建設。著力改善農村交通出行,已建成村招呼站37座,目前有9座正在加緊建設中。2014年度州下達通村水泥路任務100.4Km,已提前實施114.08Km。目前累計實施214.481Km,總投資1.437億元,預計到年底,可達384.23Km,占全縣總里程數538.4公里的71.36%(建制村);農村招呼站進一步改善了農村乘客乘車條件。
加緊提升網絡覆蓋面,扎實推進小康訊建設。 一是圍繞提高鄉村通信基礎設施配套水平,加快推進“村村通寬帶”、“村村通電話”工程,著力提升鄉村通信網絡覆蓋質量。二是著力實施鄉鄉設所、深化村郵、郵政網點改造、快遞下鄉四大工程。三是不斷完善郵政普遍服務體系建設,每村都建有一個郵政服務點,有一個郵政服務員目標。截至目前,全縣寬帶網絡建設完成投資86萬元,占計劃數的72%,移動網絡擬定城區建設8個4G基站、高鐵沿線7個4G基站正在加緊建設;已完成縣城3/4區域、縣一半鄉鎮以上的光纖到戶改造;全縣8個鄉鎮中有6個建有支局、所,其中4個實現了電子化收寄、咨詢、投遞功能;在68個中心村建成村級郵件接收點。
著力打造特色村貌,扎實推進小康寨建設。 一是按照《貴州省村莊風貌指引研究報告》要求,精心規劃村寨建設,突出地方風格,進一步做好小康寨建設。二是進一步利用好“一事一議”財政補貼、“兩個硬化”、“三改三治”及庭院硬化等惠民政策,加大“小康寨”基礎建設,著力改善村容村貌。三是加大廚改廁改建設,完善農村文體活動場所。截止目前,累計完成小康路(村以下)投資751萬元,改造行政村公廁21座,在8個行政村新建成文體活動場所,在10個自然村寨完成污水治理,314套照明設施覆蓋19個自然村寨。(張永忠)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