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2012年開始,黔東南州人大常委會辦公室調研員員楊昌元就來到臺江縣駐村。近幾年來,他給村民的深刻印象是:忙上忙下,跑前跑后,樂此不疲,特別是村里的事情無論大小,只要村民一反應,他都盡心盡力幫助解決,深受群眾好評。
修建便民橋,搭建民心橋
“這次我們方便了,過橋不像以前那樣擔心了,這得感謝楊主任!”臺拱村展下組張昌興邊忙活,邊高興地向邊路的村民說。
臺拱村展下組共有村民151戶642人,位于村頭的一座木橋是村民的生產要道,橋面用木板鋪墊,橫臥在一條5米寬的山溝間,由于長期日曬雨淋,目前已經腐朽不堪,存在著較大的安全隱患。
群眾的事,就是自己的事。為爭取建設項目資金,盡快改造危橋,方便群眾出行,楊昌元利用自己多年在州級部門工作的優勢,他經常拜訪熟悉部門負責人,或帶領村干部層層向有關部門領導反映和爭取。跑一次不行,跑第二次、第三次,短短幾個月,就把州農委、州發改委、州林業局、州交通局等部門單位跑了個遍,最后落實了8萬元的危橋改造資金。
“楊主任來得很勤,開始不認識,還以為是來上訪的群眾呢!”州交通局負責辦公室的同志調侃著說。
關愛留守兒童,構筑溫馨家園
“楊伯伯經常來我家看我,他給我送來了書包,送來了鉛筆!”臺江一小三年級學生邰鳳不清楚楊昌元的具體名字,但卻很熟悉他的身影。
邰鳳家住臺拱村三組,父母長年外出務工,目前家里有爺爺和奶奶看守。全村共有中小學生503名,其中像邰鳳一樣的留守兒童共有68名。他們不能正常得到父母的關愛,他們平常的生活和學習沒人監管與輔導,一定程度影響了他們學習和健康成長。
“最苦不能苦孩子,最窮不能窮教育,一定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他們。”楊昌元暗暗這樣想。
他以留守兒童家作為家人,經常進家入戶走訪,了解留守老人的身體壯況,詢問孩子的學習情況,認真輔導他們做作業,鼓勵他們好好學習,不辜負父母和老師的期望。
目前,楊昌元共看望和慰問留守兒童40余人(次),送去慰問物資折價2萬余元。
免費作培訓,幫過“獨木橋”
“如果沒有楊老指導,在面試的時候自己根本不知道怎么答題!”今年通過面試的登交村副主任張震十分感激地說。
今年7月25日,臺拱鎮登交村副主任張震,臺拱鎮大學生村官邰濤和紅陽村副主任張萬勝等順利入圍縣里2014年公開招聘縣直事業單位和專項招聘鄉鎮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面試。為在面試關獲得高分,大部分考生都跑省州參加面試培訓。而家庭條件困難的他們,只能望而止步。
楊昌元在得知他們的困難后,憑借自己多年參加州級面試工作而掌握的經驗,免費給大家舉辦培訓班。“進入面試教室后,首先要給老師問好。要注意衣著。回答問題時盡量講普通話更好,不能吞吞吐吐……”8月27日,在臺拱鎮會議室里,楊昌元耐心的向培訓人員培訓面試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以及注意事項。通過耐心培訓,為大家順利通過面試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年來,楊昌元舉行集中面試輔導4次,其中龍啟迪、邰濤、張震等8名考生順利通過了“獨木橋”而走上了工作崗位。(歐陽承東 陸麗娜)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