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種了別人田,荒了自家地”,這是以前基層紀檢監察干部存在的普遍現象。天柱縣紀委監察局按照中央、省、州紀委關于“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要求,進一步突出主業、厘清思路,在轉變職責定位、轉變監督檢查方式、轉變監督檢查作風等方面狠下功夫,助推民生特派監督工作取得實效,著力打造紀檢監察機關執紀監督“升級版”。
“轉”變方式。該縣紀委監察局對各部門紀檢組長、鄉鎮紀委書記、紀委副書記(監察室主任)作出明確規定,紀檢監察干部均不得分管或承擔與紀檢監察無關的業務,改變過去過多參與職能部門業務工作,大包大攬、事事牽頭、樣樣主抓,將監督者變為執行者的做法,堅持把不該管的工作交還給主責部門,更好地履行紀檢監察職責,加大執紀監督和查辦案件力度,真正做到紀委書記、紀檢組長要姓“紀”。
“專”職專用。該縣紀委監察局向全縣16個鄉鎮128個村(居)派出16個民生監督特派組,設立23個民生監督責任區。配齊配優鄉鎮紀委書記16名、紀委副書記14名、監察室主任2名,紀檢監察專干16名。采取以查帶案、以案促查、以查促改、以改促建等方式,認真履行監督民主科學決策、監督惠民政策宣傳到戶、監督民生資金算賬到戶、監督錢物發放到戶、受理問題線索舉報、查辦違紀違法案件等六項監督職能,實現紀檢監察干部人員專用。
“轉”變作風。該縣紀委監察局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省委“十項規定”、州委“十二項規定”和縣委改進干部工作作風有關規定要求,制定縣《天柱民生監督特派工作方案》,要求各鄉鎮民生監督特派組到村開展民生監督特派工作一律不準在村、組干部和當事人家中就餐,切實減輕群眾負擔。特派組在各責任區加大工作宣傳,公布民生特派監督投訴舉報電話,向民生項目資金受益群體廣泛發放特派監督聯系卡,設置“民生監督直通信箱”等形式,暢通群眾投訴舉報渠道,及時查辦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貪腐案件,努力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矛盾不上交”,著力維護一方社會和諧穩定。(譚睿)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