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發出將對俄羅斯進行制裁的威脅之后,德國輿論反對聲漸起,認為極端措施首先將損害該國經濟。
德國東歐問題專家5日對《鏡報》表示,烏克蘭危機令歐洲面臨經濟動蕩的危險,目前俄羅斯市場已受到影響并波及在俄投資的德國企業。德國與俄羅斯之間的政治經濟關系較之其它歐洲國家更密切,該國有6000余家德國企業在俄經營,比其它歐盟國家在俄企業的總和還要多。德國并有30萬個工作崗位與此有關。
德國是俄國第三大貿易伙伴,兩國去年外貿交易總額達到765億歐元,其中俄國向德國的出口額占405億歐元,比德國向俄國出口額360億歐元稍高。但德國有將近四成的原油及天然氣來自俄國,造成該國在能源領域對俄國的依賴。
因此,專家認為,以美國為首的國家主張對俄羅斯制裁是不現實的。德俄兩國的經濟相互依靠的程度太深,一方制裁肯定帶來另一方的同樣反應。由于美國的能源并不依賴俄國,這樣做相對容易。
《法蘭克福匯報》分析,美國和歐洲的制裁無疑對俄羅斯是個打擊,但希望通過制裁達到目的的國家,也必須承擔自我損害的后果。
該報表示,在過去幾十年西方對某國制裁使用的手段無外相同,對特定人群限制入境以及凍結銀行賬戶以示“懲罰”。但從效果來看,這些手段很少起到作用,受損的只是被制裁國家的人民。
西方世界對俄羅斯能夠想到的制裁手段還包括,G7工業國聯合抵制今年6月將于索契舉行的G8峰會,至于普京是否在乎這個令人懷疑。
位于汽車工業城斯圖加特的《斯圖加特日報》稱,德國經濟界不贊同對俄羅斯實行經濟制裁。該國工商總會發言人表示,如果西方世界通過制裁決定,對兩國之間的經濟關系將帶來緊張,俄國目前已拒絕一些德國出口食品入境。 (記者 黃霜紅)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