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選舉的一大結果,是歐洲右翼黨派勢力增強,反歐聲浪高漲,從而可能使未來歐洲的成色板塊和政治生態發生變化,對歐洲的一體化進程、歐元區經濟發展等構成嚴重掣肘。一些經濟學家預測,以此次歐洲議會選舉為分水嶺,歐盟宏觀經濟及經濟政策隨之也可能遭到削弱和打擊,并可能引發金融市場監管等方面的風險。
在獲勝的右翼黨派中,以“反歐盟、反歐元、反移民”為政治綱領的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以及英國主張“反對外來移民、堅決脫離歐盟”的獨立黨等,分別成為各自國家的最大贏家。以“排歐、反移民”為主要宗旨的奧地利自由黨,也拿到了可觀的選票。目前,這些黨派正謀求打造新黨團,結成“統一戰線”,威脅歐盟未來決策。
歐洲理事會主席范龍佩在峰會致辭說,“盡管每個國家的選情有所不同,但總體來看,選民向我們發出了一個強烈的信號。”法國總統奧朗德說,選舉失利不僅僅是對法國的創傷,也是對歐盟的打擊。他表示將在國內推進改革,同時也希望歐盟改變方針,把重點放在歐盟的成長、就業與投資上,而非財政緊縮政策。
歐洲政策研究中心的研究員卡倫·勒紐對本報記者說,“此次選舉傳遞出的強烈信號就是:選民對歐盟不信任,對經濟下滑害怕。”
總部位于巴黎的歐盟安全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尼古拉·卡薩里尼對本報記者表示,“為了能夠維持執政地位,法國政府將被迫調整政策,響應選民的呼聲。”對奧朗德而言,其未來目標是2017年的總統選舉。3年后,能否帶領執政黨力挽狂瀾,反敗為勝,對奧朗德不啻是一個重大考驗。
歐洲知名智庫“歐洲之友”政策研究部主任莎達·伊斯蘭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此次峰會還是讓人很難看到歐盟變革的決心,更多的是抱怨和爭吵。 “歐盟領導人現在需要盡快決定新一屆歐盟委員會主席人選,從而能夠帶領歐盟實施新的綱領。”她說,現在歐盟還在浪費時間,變革是困難而痛苦的,但一味回避不是辦法。
(本報布魯塞爾、巴黎、倫敦6月1日電)
>> 點 評
趙晨(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副研究員):未來5年,歐洲政黨政治很可能形成極端政黨與主流政黨對壘的新局面。不過總體來看,極端政黨還是很難撼動主流政黨執政的總體格局。這有三點原因:一是極端政黨內部非常不團結,矛盾和分歧相當明顯,政策主張差異很大,很難調和;二是極端政黨這些非主流政黨進入歐洲機構,或者是在其國內成為聯合執政黨后,它們必然會受到歐洲政治既有制度和觀念的約束,在一定程度上會“體制化”,另外,它們也沒有豐富的執政經驗,難以提出建設性的政策主張;三是此次大選改變了中右和中左兩大主流政黨相互競爭的格局,這次它們有了共同的“對手”,這會促使它們進一步聯合起來。 (本報駐比利時記者 任 彥 本報駐法國記者 李永群 本報駐英國記者 黃培昭)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