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導此項研究的美國西北大學地球物理學家雅各布森(Steve Jacobsen)和新墨西哥大學地震學家施曼特(Brandon Schmandt)發表在最新一期《科學》雜志上的論文,首次提供了地幔“過渡區”存在水的直接證據,今次發現或改寫“藍色星球”海洋的構成理論。
據《福布斯新聞網》16日報道,這種特殊的水儲量不同于人們所熟悉的液體、冰或水蒸氣,而是綁定在藍色的尖晶橄欖石(Ringwoodite)等存在于地幔深處的巖石內的水分子。當板塊運動時,這些巖石因高溫高壓而釋出水分,并融化形成巖漿,向上冒升。
研究人員利用遍布全美的2000多個地震儀分析了500多次地震的地震波。這些地震波會穿透包括地核在內的地球內部,由于水會降低地震波傳播的速度,研究人員可以據此分析水存在的信號和地震波穿透的是什么類型的巖石。
與此同時,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合成上下地幔過渡帶中存在的尖晶橄欖石,當模擬地下660公里深處的高溫高壓環境時,尖晶橄欖石發生部分熔融,就像出汗一樣釋放出水分子。
地球上水的來源有多種說法,一些人認為是彗星或隕石撞擊地球帶來的,也有人認為是從早期地球的內部慢慢滲透出來的。新發現為后一種說法提供了新的證據。
研究人員估計,如果過渡區地幔巖石質量中1%是水,就相當于地球上所有海洋水量總和的3倍,堪稱超級“隱藏的海洋”。
“我想我們最終找到了整個地球水循環的證據,這或許有助于解釋地球地表大量液態水的存在,”雅各布森說,“幾十年來,科學家一直在尋找這一缺失的深層水。”(完)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