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德國《商報》網站7月21日報道,截至今年6月,中國互聯網用戶數量為6.32億,而手機網民已達約5.27億人。
中國的智能手機銷售量位居全球前列。很多人認為手機比個人電腦更重要。與歐洲不同,很多中國的用戶跳過了使用傳統電腦上網的階段,直接使用智能手機上網。
為爭奪中國移動互聯網業務市場,三大互聯網公司展開了激烈競爭。到目前為止,這一市場主要被阿里巴巴、百度以及騰訊瓜分。這三家企業在為智能手機推出新應用時一再觸及競爭對手的強勢領域。
結合線上和線下服務方面的競爭尤其激烈,例如購買電影票或打車。騰訊和阿里巴巴為爭奪使用手機打車軟件的用戶,展開了一場補貼大戰。在一些地方,如果乘客綁定微信和支付寶,再用移動支付,就可以獲得大幅度的優惠。這兩家公司希望借此獲得用戶的數據并使他們習慣于用手機支付。
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網站7月21日以《蜂擁奔向互聯網的中國在減速?》為題報道稱,互聯網人口第一大國奔向網絡的速度正在放緩。
報道援引《微電腦世界》雜志的話稱,這正是具有官方背景的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最近發布的一篇報告的主題。報告指出,盡管截至2014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32億,但較2013年底僅增加1442萬,是過去8年中半年增速最慢的一次。
報告說,盡管中國網民總數超過其他任何國家,但仍要為讓生活在農村地區、據報道感到幾乎沒有使用互聯網的需要的大約4.5億人口上網而努力。
報告指出,使用社交網站的中國網民數量在過去6個月中下降了7.4%,至2.57億。
在此次網民數量增速放緩之前的10年中,中國網民數量持續增加,盡管增速有所起伏。互聯網數據統計機構提供的數據顯示,2008年至2009年,中國網民數量增幅超過50%,而在2009年至2010年,增幅僅為9%。
但是,盡管中國互聯網滲透度的整體增幅也許在放緩,但該國在另一領域已經抵達一個里程碑:手機上網普及率。報告稱,截至今年6月,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到5.27億,使用手機上網的網民比例首次超越傳統電腦上網比例,手機作為第一大上網終端設備的地位更加鞏固。
市場研究公司IDC研究公司稱,預計2014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將達12億臺,比2013年的約10億臺增長23.1%。預計到2018年,智能手機總出貨量將達18億臺,中國將在其中占將近三分之一。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