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晚八時許,敏洞鄉綜治辦調解員歐德才接到和平村村干電話,反映該村一組村民楊昌某與楊秀某當天因宅地基發生糾紛,升級為肢體沖突,請求援助調解。調解員本著矛盾糾紛要及時化解在萌芽狀態的工作原則,立即進村里進行調解。和平村距集鎮有16公里,此時通村公路正在改造當中,加上近日持續降雨,導致了中途路段坍塌,車輛無法通行,且當晚正下著雨。面對困難,兩名調解員借著手機光亮,毅然徒步前行,經過近兩小時的跋涉,趕到現場,化解了一場可能演變成嚴重沖突的糾紛。30里路夜雨兼程,生動地詮釋了打通與人民群眾“最后一公里”的內涵。
據了解,當事人雙方是鄰居,本月初,楊秀某在老地基上建新房,在開挖地基時,楊昌某認為楊秀某挖過界了,將來屋檐雨水可能排到自己房屋內,而楊秀某卻認為所挖地界在原老屋的屋檐之下,屬自已地基范圍,雙方爭執不下,進而發生肢體沖突,造成了楊昌某左眼角輕微擦傷。調解員了解事情經過后,引用清朝宰相張英讓地的故事勸解雙方:“千里來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經典而富有哲理的故事讓雙方歸于理智。在調解員耐心的勸說下,最終雙方達成了一致協議。至此,一場鄰里糾紛化解在了萌芽狀態,雙方一笑泯恩仇。(歐德才 )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