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記者 周燕玲) 瘋狂生長的水白菜延綿百公里,河面變草場,魚類大量死亡,2014下半年,對于清水江三板溪庫區的養殖戶來說這是一段灰暗的日子。
據了解,三板溪水電站是國家西電東送“十一五”重點工程之一,自投資建成后,拉動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但由于庫區水體污染,導致近年出現水白菜及水葫蘆瘋狂生長,特別是在去年9月水生植物覆蓋庫區水域面積達到39.68平方千米,占庫區總面積的46.68%。
2015年2月2日,政協第十一屆黔東南州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開幕,三板溪庫區水污染成了不少委員們的熱門提議和討論話題。
小組討論會上,州政協人口與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羅燕平表示,上游磷化工企業廢水超標排放、水電站開發建設中未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局部區域網箱設置密集等是造成庫區水體污染的主要原因。
羅燕平建議,要建立常態化打撈聯動機制,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分配任務及“誰開發誰保護,誰收益誰補償”原則籌集打撈資金改善庫區水污染;跨區域綜合治理,從源頭上改善水源;庫區網箱養殖做減法,恢復生物多樣性及加大爭取資金扶持等。
姜開峰委員,錦屏縣紅塘漁業養殖合作社的法人代表,在小組討論會上,他也提議庫區水白菜及水葫蘆的打撈應按屬地原則分配,把承包任務分配到村、合作社及養殖戶,不應該承包給私人。
姜開峰委員提建議
“很多打撈隊不敢輕易動村民的養殖網箱,剛把河面打撈干凈就叫人來驗收,然而網箱里卻暗藏了很多水白菜,所以打撈不久后又水白菜瘋狂繁殖”,姜開峰委員表示,這樣的方式打撈成本太大。
姜開峰委員向記者坦言,自己的網箱自己打撈,按面積發放打撈資金補償,這樣既有利于養殖戶又降低打撈成本。
據悉,“水白菜”原產巴西,明末引入我國,曾被作為豬飼料在我國推廣栽培。后因在淡水區域極易繁殖,是農業環保的頭號天敵,被列入我國100種最危險入侵物種名單中。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