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讓朝鮮的經濟和民生再度成為一個關注焦點。由于長期被孤立,朝鮮素有“隱士之國”之稱,外界對朝鮮經濟狀況的探究也常有霧里看花的感覺。來自韓國方面的數據顯示,朝鮮GDP增長在2011年“轉正”,之后幾年保持在1%左右,但有韓國智庫預測稱,朝鮮今年的增長率會達到驚人的7.5%。這個預測數據準確嗎?朝鮮經濟發生了什么變化?據《環球時報》駐朝鮮記者觀察,無論是農業領域的改革,還是市場化的推進,朝鮮經濟的確有明顯的改善跡象,特別是平壤市不斷拔地而起的建筑,給人的感受更直觀。一些接受本報采訪的朝鮮問題專家表示,雖然外界對朝鮮經濟的評估“猜測成分很大”,但韓國智庫關于朝鮮今年增長7.5%的預測基本上是靠譜的。不過,未來朝鮮若想實現飛躍式發展,仍須真正打破被孤立和制裁的不利處境。
韓國智庫:朝鮮增速可達7.5%
《環球時報》記者去年10月重返朝鮮(此前于2007年6月至2012年12月常駐平壤)以來,發現平壤有了不少變化:市內新建了很多高樓;主干道重新進行了鋪修;馬路上汽車多了許多,隨處可見的出租汽車儼然成了一道新的風景線;路上行人的衣著靚麗起來,不時可以看見行人們手拿智能手機聊天。
端午節期間,記者和一位朋友去平壤一家飯店吃飯,到達后發現里邊坐滿了人。朋友說,如今只要是重大節日,平壤的飯店基本上爆滿。前不久,他請一位國內來的中國客人在平壤倉田大街一家飯店吃晚飯,客人望著窗外的夜景說:“光從這個地方來看,和中國大城市的夜生活沒有什么區別。”
“朝鮮發展中的經濟和美國對它的誤解。”朝鮮經濟的變化也引起國際媒體關注,美國《華盛頓郵報》不久前的一篇報道稱,雖然絕大多數朝鮮人仍生活困苦,但朝鮮經濟一直在穩步增長。韓國現代經濟研究院預測,朝鮮經濟今年更是會以7%的驚人速度增長。
之前,英國《經濟學家》報道稱,盡管“改革”在朝鮮依然是個禁忌詞,“誘人的改變跡象在出現”,位于首爾的現代經濟研究院估算認為,由于農業豐收,朝鮮經濟今年增長可達7.5%。
《環球時報》記者核實現代經濟研究院的報告發現,該智庫預測的數據為7.5%。報告書稱,從2015年開始實施的朝鮮農業改革與中國1978年改革開放相似。1978年至1987年,中國第一產業產出年均增長13.6%,依此推測,僅第一產業部門附加值的增加就可以將朝鮮GDP提高到7%以上。朝鮮2000年至2013年的GDP比重顯示,第一產業占比最多,為57.5%。
事實上,韓國對外經濟研究院也曾評估稱,如果朝鮮對外開放、引進外資和市場經濟體制等,朝鮮經濟將保持年均6%至7%的高速增長。
由于朝鮮從1980年年中后再也沒有發表過宏觀經濟統計數據,從1990年開始,韓國方面特別是韓國央行成為就朝鮮經濟表現提供估值的權威機構。根據韓國央行數據,朝鮮GDP增速2010年為-0.5%,2011年為0.8%,2012年1.3%,2013年1.1%。
延邊大學朝鮮問題專家金強一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有關預測基本上是可靠的。朝鮮經濟過去并不好,近年有所恢復,只要有所增長,達到6%、7%是可能的。對于朝鮮國內變化,他說,雖然沒有明確的改革開放政策出臺,但朝鮮社會本身的變化已接近中國改革開放初期,幾乎“全民皆商”,市場化進展快,已是朝鮮經濟的一根支柱。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