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報道 上周末,“2015馬賽馬拉馬拉松”在肯尼亞的馬賽馬拉大草原如期舉行,超過八百名來自世界各地的選手參加了此次公益馬拉松大賽。
在肯尼亞馬賽馬拉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外,聚集著一大批不同膚色不同年齡的運動員,究竟是怎樣的神奇力量將這些人們吸引到原始廣袤的東非草原,馬賽馬拉馬拉松的賽事創始人約翰·康鍥拉給出了答案,“我們吸引著不同的人群來到這里親身體驗與動物的直接接觸。因為這和你在游覽車上看動物完全不同,你可以在和它們一同奔跑的時候近距離欣賞它們,當動物們看到你在奔跑,它們會認為你身后存在危險,并和你一起奔跑,人與動物各成一線,這種感受你只能在馬賽馬拉馬拉松中體驗得到。”
馬賽馬拉馬拉松為21公里半程馬拉松,創辦于2009年,之后每年舉辦一次,至今已經是第七屆。其創賽的目的主要是為保護馬賽馬拉草原生態環境、回饋當地土著民族馬賽族籌集資金。據介紹,他們在前六屆賽事共籌集到資金40萬美元,并以此為生活在當地的馬賽人創建了一所可以容納百人的女子學校。
在肯尼亞生活了一年多的意大利人弗朗西斯科開了十個小時車趕到比賽現場,他說他之所以來參加這個活動,是因為他很贊同組織者的慈善理念,“這種籌集資金的方式很棒,參賽的人們既能得到健康,同時在這里的部落生活的人們也能得到好處,這樣做很有必要,為什么不這么做呢?我認為這是一個很棒的想法。”
與世界各大知名城市舉行的城市馬拉松不同,廣闊的馬賽馬拉草原擁有著獨一無二的自然優勢。八月是大批野生動物遷徙的季節,數以百萬計的角馬、斑馬和非洲水牛在此時從位于坦桑尼亞的塞倫蓋蒂自然保護區穿越馬拉河來到水草更為肥美的馬賽馬拉大草原尋覓食物。所以,在這里舉辦馬拉松,可以實現人與動物一同奔跑的壯觀景象,并喚起人們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威廉是生活在馬賽馬拉草原的馬賽人,這已經是他第四次參加這個比賽。雖然他連自己到底有多大年紀都記不清,但是他清楚地知道在他的家鄉馬賽馬拉舉辦馬拉松的意義,“對于生活在這里的人們來說,在這里跑馬拉松,可以讓他們有機會了解到底什么是馬拉松,并參與其中。對于那些遠道而來的人們來說,這不僅僅是參加跑步比賽,同時他們還可以欣賞到馬賽馬拉的美麗景色,可以在和動物一起奔跑的時候享受自然。”
據威廉回憶,在上屆馬拉松,他們在路旁看到了獅子,但是作為馬賽人,他并不感到害怕并順利地完成了比賽。但并不是所有選手都像他這樣勇敢,首次參賽的29歲烏干達小伙兒伊斯梅爾對此表達了他自己的看法,“我還是有點兒擔心,如果碰上食肉動物的話那就慘了。獅子、豹子那樣的猛獸跑得可比我們快多了,如果在跑步的過程中不幸掉隊了,就剩下你自己一個人,我不知道到時候會不會有人來幫忙,我還是擔心這個。”
今年42歲的梁穎瑜來自中國香港。她是一名馬拉松愛好者,曾經參加過在香港、柏林、東京和里斯本舉辦的國際馬拉松,“這是我第一次來到非洲,第一次來到肯尼亞,能夠參加這個馬拉松真是太愉快了。能和野外的動物們一起奔跑,這感覺太奇妙了。參加這個馬拉松,我不會在乎成績,我只是想享受這種奔跑的感覺。”
本次馬拉松比賽吸引了新西蘭、澳大利亞、美國、英國以及中國香港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八百多名長跑愛好者到場參與,肯尼亞本土選手伯納德·考特爾以1小時10分鐘41秒的成績奪得男子組冠軍,佩雷斯·鍥普齊齊則以1小時12分18秒的成績稱霸女子組。據悉,此次馬拉松賽共籌集資金三萬美元,此款項將用于捐建女校的繼續建設。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