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媒體25日爆料,不止一名情報分析師反映,某些美軍官員故意歪曲事實,夸大美軍在敘利亞和伊拉克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所取得的進展,以此向“上面”邀功請賞,五角大樓已經對此展開調查。
《紐約時報》報道,至少一名美國國防部情報局的分析師向國防部督察長舉報,中央司令部的一些官員在做情報評估報告時,有扭曲事實、篡改結論的嫌疑,謊稱對“伊斯蘭國”的空襲取得可喜進展。這些經過“加工”的報告最終會被送到包括白宮在內的決策層手上。
報道援引多名國防部官員的話說,國防部已經就此展開調查,但眼下尚不清楚這一事件具體牽涉到哪些官員以及事發時間。由于涉及機密,接受采訪的官員沒有公開姓名,也沒有透露調查的詳細內容。
國防部情報局成立于1961年,是美國主要軍事間諜組織之一。9·11事件以后,美國國防部向其海外地區指揮部派出更多的情報人員,以配合作戰行動。
中央司令部是美國國防部下屬的一個戰區級聯合作戰司令部,負責范圍包括中東、北非和中亞國家,最近參與的軍事行動包括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
【空襲成效到底怎么樣?】
“伊斯蘭國”肆虐以來,攻陷敘利亞和伊拉克境內大量地盤,甚至一度兵犯巴格達城外,讓已經從伊拉克抽身的美軍驚出一身冷汗。
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去年8月宣布,授權美軍對伊拉克境內的“伊斯蘭國”目標實施定點空襲。時隔一個月后,奧巴馬又宣布,對“伊斯蘭國”空襲的范圍擴大到敘利亞境內。隨后,卡塔爾、沙特、法國和英國等美國盟友紛紛參與到空襲中。
空襲已經歷時一年,成效到底怎么樣?就連神通廣大、眼線眾多的美國情報部門也莫衷一是,給不出一個統一的說法。
一些美軍高官稱,迄今為止,空襲的成效“可圈可點”。美國中央司令部發言人本月初向媒體“匯報”成果時說,截至今年4月,“伊斯蘭國”在伊拉克和敘利亞人口稠密地區的控制力被削弱了25%至30%。此外,美軍在戰場擊斃“伊斯蘭國”武裝分子數千人,消滅該組織頭目數十人。
前駐阿富汗美軍司令約翰·艾倫今年6月在一個安全論壇上稱,美軍已經在“戰略、戰術和行動上抑制住”“伊斯蘭國”,這一極端組織“正在失勢”。
不過,其他人的看法則相對保守謹慎。美國國防部長阿什頓·卡特在上周舉行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打擊“伊斯蘭國”的戰爭“艱巨”,“需要再花一些時間”。
據接受《紐約時報》采訪的官員透露,最新情報顯示,“伊斯蘭國”勢力并未遭到大幅削弱,影響力不降反增,觸角已經伸至北非和中亞。
就伊拉克和敘利亞而言,空襲效果也很有限。雖然美軍幫助伊拉克政府軍收復了一些失地,但摩蘇爾、拉馬迪等重要軍事要塞還在“伊斯蘭國”控制之下,“伊斯蘭國”在敘利亞的據點也未遭受重創。
“伊斯蘭國”聲稱,它在伊拉克和敘利亞仍有兩萬至三萬名武裝人員。這一數字與美國發動空襲前幾乎沒有變化。(王宏彬)(新華社特稿)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