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由于剛果人、坦桑尼亞人皆迷信食用長頸鹿的腦與骨髓,可以治療艾滋病病毒感染,造成野生長頸鹿被大量獵殺,調查顯示,剛果境內的加蘭巴國家公園內,目前僅剩38頭野生長頸鹿,相較于2年前減少了350頭。
報道稱,生存棲地的破壞已經使長頸鹿必須到更遙遠的地方尋找食物,盜獵者的濫捕,更是造成長頸鹿瀕臨絕種的更大原因。
長頸鹿漂亮花紋的皮,可以拿來制作帽子、皮鞋、皮帶等飾品,肉可供食用;更可怕的是,當地居民迷信食用長頸鹿的腦組織及骨髓,可以使愛滋病患者恢復健康。
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調查,長頸鹿的數量在1990年晚期還有約14萬,現在全世界已經不到8萬;長頸鹿保育基金會也透露,過去15年內,非洲長頸鹿的數量減少了將近40%。
目前,長頸鹿已在尼日利亞、馬里、安哥拉被認定為完全消失的物種,專家指出,剛果境內只要再減少5頭長頸鹿,這個族群就很難在自然環境中維系。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