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尼日利亞海關查獲102袋50公斤裝的“塑料大米”,引發全球關注。該事件的過程也是一波三折,說法大相徑庭。最初有消息稱,這些大米是“來自中國的塑料大米”,用以冒充大米出售給當地民眾食用。不過,有媒體很快提出質疑:如果是塑料大米,那其單價是真大米的兩倍,這些大米可能是為了繞來尼日利亞的進口限制而以大米面目示人的塑料原料。
不過,尼日利亞國家食品藥品管理控制局30日公布了檢驗結果:這些大米里有好的大米,也有一些變質污染的大米。據尼日利亞《笨拙報》(Punch)報道,該國的檢驗結果顯示,這些大米并非是塑料,而是真的大米,只不過“里面微生物的含量已經超過了食用的允許范圍”,因為并不適合人類食用。
因為石油價格暴跌外匯收入減少,尼日利亞總統要求尼日利亞人買本國大米,以削減每年32億美元的大米和面粉的進口開支。目前,海關已經查扣了4萬袋非法進口的大米。當局認為,因為最近該國食品價格飆升,過去一年大米價格已經翻番,可能有不良商家購入這些劣質大米出售牟取暴利。
對于這些被扣留的大米,尼日利亞當局并沒有透露具體來源,也沒有說明這些大米是如何進入尼日利亞的。不過,當局透露,目前在其鄰國的一些倉庫里仍有幾噸過期、危險的大米等著進入尼日利亞市場。海關方面將加強檢查,確保這些不易食用的大米不會進入尼日利亞人的飯碗。(完)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