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6月8日下午,正在哈薩克斯坦國事訪問的習近平主席,與納扎爾巴耶夫總統,先后連線中哈連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和“霍爾果斯—東大門”經濟特區無水港,了解中哈跨境運輸合作。隨著兩位元首共同推動操控桿,兩個分會場中的四列火車鳴笛開行。
2014年5月,中哈(連云港)物流合作基地正式啟動,中哈兩國元首共同見證了這次中哈跨境運輸合作的飛快進展。亞歐跨境運輸不僅僅是列車在軌道上運行,更是國與國之間的溝通與合作,。
數據顯示,2016年6月底,中歐班列累計開行1881列,其中回程502列,實現進出口貿易總額170億美元。中歐班列首次開行至今,其運輸量大,運輸距離短,方便快捷,綠色環保以及全天候等優勢獲得不少國外商人的青睞。前幾日,習近平主席對“偉大草原之國”哈薩克斯坦進行訪問,用“前所未有、一馬當先、休戚與共、志同道合”這四個成語來總結中哈兩國強國富路的共同目標。近3年中,不僅哈薩克斯坦小鎮脫胎換骨,中國也同時發生巨大變化。
通過中歐班列的不斷增開,對我國實現經濟中國夢具有跨越式的影響。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亞歐大陸橋的修建為中歐班列的開行與發展奠定基礎,國內外的貿易不僅僅局限于水運和航空這些高成本運距長的運輸方式,中歐班列的開行與發展為商人從商降低運輸成本,從而有更多利益所取,致使更多的國外商人會選擇與中國合作,在中國投資。這也符合鄧小平“走出去引進來”的發展戰略,我國更加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新形勢,更大范圍、更廣領域的參與國際合作。
中歐班列的發展對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例如近年來,中醫、針灸不斷得到一些發達國家的認可。據統計,在西方國家最流行的,公認出自中國的文化產品包括中醫針灸,國外對中醫人才的需求使得大批中醫院校應運而生。傳統文化作為我國的戰略底蘊,隨著國與國間的發展得到彰顯。
由此可見,中歐班列的開行,響應“一帶一路”倡議,促進中外經濟往來、文化交流。在這個經濟大發展的潮流中,抓住機遇,找準突破點,激流勇進,迎頭趕上,譜寫綜合國力提升華麗篇章。(曹曉龍)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