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報道,周一,知情人士透露稱,俄羅斯已經根據合同規定完成向中國提供蘇-35多用途戰斗機的工作。
知情人士稱,“根據合同規定,最后一批蘇-35戰斗機已經被送往中國。”據他介紹,這份合同的全面實施,不僅涉及到蘇-35戰斗機交付,還涉及到其他裝備,全部合同將于2020年完成。但俄羅斯聯邦軍事技術合作局(FSMTC)沒有對此消息發表任何評論。
據國際文傳電訊社報道,俄羅斯國防產品出口公司(Rostec)曾表示,中國一共從俄羅斯購買了24架蘇-35戰斗機,合同價格約為25億美元。早些時候,俄羅斯國防產品出口公司報道稱,2016年有4架蘇-35戰斗機被轉移到中國,2017年被轉移到中國的蘇-35戰機為10架。因此,在2018年,中國將接收到最后10架蘇-35戰斗機。
據悉,中國在2015年與俄羅斯簽署了蘇-35戰斗機采購協議,正式成為俄羅斯蘇-35多功能戰斗機的第一個外國客戶。在此之前,蘇-35戰斗機僅裝備了俄羅斯空天軍部隊。
今年9月份,由于中國購買了俄羅斯的S-400防空導彈系統以及蘇-35戰斗機,美國財政部宣布對中國中央軍事委員會裝備發展部實施制裁。而美國此舉實際上是在《以制裁反擊美國敵人法》(CAATSA)的框架內引入了旨在遏制俄羅斯的武器貿易的限制性措施。
據國際文傳電訊社報道,蘇-35戰斗機的連續生產工作是在蘇霍伊公司旗下的阿穆爾河畔共青城加加林飛機制造廠進行的。作為一款深度現代化的4++代超機動戰斗機,蘇-35戰斗機采用第五代技術,為其提供了優于同類戰斗機的優勢。該飛機的獨特功能包括基于數字信息和控制系統的新型航電設備、集成的機載設備系統以及新型無源相控陣雷達,其中新型雷達讓蘇-35戰斗機具有更大范圍的空中目標探測能力,并增加了戰機可以同時跟蹤和打擊的目標數量。此外,蘇-35戰斗機還裝備了推力更大的新型矢量發動機。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