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
榕江公安牢牢把握電信網絡詐騙犯罪規律特點,重拳打擊涉詐違法犯罪行為,“斷卡”行動捷報頻傳,連破多起案件,2月7日,開展打擊涉“兩卡”人員集中收網行動抓獲16名涉詐嫌疑人,涉案金額1000余萬元。其中,刑事拘留10人,取保候審2人,行政處罰3人,懲戒1人。其中,該案是自2022年12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實施以來,
榕江公安首例依據該法作出行政處罰的案件。
近日,榕江縣公安局根據上級公安機關下發的現實,立即啟動“所隊聯勤”機制,聯合各派出所開展工作。
經情報研判、資金分析、蹲點守候判,成功鎖定張某良、石某帥、張某山、潘某玲、曾某澤等16名涉嫌幫信、掩隱犯罪人員。2月7日,在局
領導的統一指揮下,抽調刑偵、禁毒、治安、派出所等部門精干力量,成立集中抓捕、審訊工作小組,所隊協作開展集中收網抓捕行動,目前共抓獲涉嫌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案件嫌疑人16人。
經審訊,16名犯罪嫌疑人各自交代了自己近年來,將自己多張銀行卡出借出售,幫助犯罪分子刷臉、刷卡、取現等違法犯罪的事實,共破獲幫助信息網絡犯罪13起,并協破外省電詐案件50起,涉案1000余萬元。
廣大群眾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妥善保管好個人的身份證、手機卡、銀行卡,不出租、出借、出售,不為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提供幫助,不成為電信網絡詐騙的幫兇。
如發現買賣身份證件、銀行卡、手機卡的行為,要及時向公安機關舉報。
法律鏈接
Q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對個人有哪些規定?
A 一是加強防范。個人應當增強防范電信網絡詐騙意識。
二是協助配合。單位和個人應當協助、配合有關部門依法開展反電信網絡詐騙工作。
三是信息保密。有關部門和單位、個人應當對在反電信網絡詐騙工作過程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個人信息予以保密。
Q 《反電信網絡詐騙法》對個人規定了哪些禁止行為?
A 一是不得非法制造、買賣、提供、使用GOIP、VOIP、貓池、偽基站,改號軟件、虛擬撥號、群發信息軟件、聲音模擬器,秒撥IP等設備、軟件。
二是不得為他人提供下列支持或者幫助:出售、提供個人信息;幫助他人通過虛擬貨幣交易等方式洗錢;其他為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活動提供支持或者幫助的行為。
三是不得非法買賣、出租、出借電話卡、電信線路、銀行賬戶、支付賬戶、互聯網賬號等,不得提供實名核驗幫助;不得假冒他人身份或者虛構代理關系開立上述卡、賬戶、賬號等。
Q 個人違反《反電信網絡詐騙法》有什么法律后果?
A 按照《反電信網絡詐騙法》規定,違反上述第一二條的,由公安機關或者有關主管部門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五萬元的,處五十萬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由公安機關并處十五日以下拘留。
違反上述第三條的人員,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記入信用記錄,采取限制其有關卡、賬戶、賬號等功能和停止非柜面業務、暫停新業務、限制入網等懲戒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