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鞏縣民間手工制品走俏市場(圖)
技藝傳承人林興祥在雕刻儺面具
老外在與竹編藝人購買竹編制品
思州石刻工藝品
岑鞏縣古名思州,民間工藝品蘊涵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氣息。在崇尚綠色、保健、文化的今天,該縣民間手工藝人以其精美的石刻、木雕、竹編制品走俏市場,備受消費者親睞。
思州石硯至今已有4千多年的歷史,為中國文房四寶十大名硯之一,在省內與國酒茅臺齊名,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工藝價值。思州石硯系列工藝美術產品正穩步推向市場,遠銷福建、湖北、湖南、四川、北京等地。
目前,當地生產思州石硯的企業、個體戶達10余家,生產和銷售的人員超過百人,年產值在200萬元以上。
思州儺戲、儺技文化蘊藏豐富,被專家稱為“儺窩”。據初步調查了解,該縣境內有儺壇上百,儺文化民間藝人500余人,常年在北京、陜西、上海等地演出,并多次出訪韓國、日本和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進行文化交流演出。儺戲面具有上百種不同造型,如,巡海大將,香童子、張三豐、打漁郎等。
據該縣從事思州儺面具雕刻的技藝傳承人林興祥介紹,一套簡易的儺面具現在都要賣到了上萬元。
竹產業作為穩步發展的新興產業,正日趨走俏市場。“一個竹編的筲箕現在要賣到40元,一個竹編的細篾籃子要賣100多元,我一個月玩玩意意地可以找到2、3千塊錢。”75歲的民間竹編藝人劉洪國說。
據該縣岑豐竹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邰勝波介紹,該公司是一家生產經營楠竹及竹制品的企業,1998年冬天,公司在思陽鎮銅鼓田村代家坡組投資500萬元,與組上50多戶人家的1400畝荒山合股,發展楠竹產業。如今,200位組民已成股民,從2009年起,每年能從公司分到紅利70余萬元。(楊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