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綠全憑春雨潤——從江實施農村危房改造紀實
據金黔在線-貴州日報 “太感謝黨和政府了,近年來不僅免收了幾千年來的皇糧國稅,現在連房子都給我們蓋了,真是老百姓上輩子修來的福呀!”12月21日,在貴州省農村危房改造試點縣之一的從江縣污葉村,村黨支部書記陸進福動情地說。
污葉村地處月亮山區從江縣西部鄉鎮加榜鄉,是個典型的貧困山區苗寨,近幾年實施危房改造后,棟棟新房整整齊齊拔地而起,街道寬敞亮麗,水、電、路全面修通,村容寨貌煥然一新,村民歡聲笑語不絕于耳。污葉村的變化是從江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工程的縮影。
近3年來,該縣共完成了農村危房改造25899戶,遍及21個鄉鎮上百個行政村,總投入3.28億元,8萬余人住上新居,從江廣大農村農戶舊貌換新顏。
高麻村是該縣剛邊壯族鄉的一個壯族山寨,全村共有375戶1505人。該村地質災害頻繁發生,歷史上有記載的泥石流災害就有4次。在省、州的關懷和大力扶持下,從江縣委、縣政府統一思想認識,以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高度負責的態度,認真制定了《高麻村地質災害整體搬遷工作實施方案》。為讓搬遷工作順利進行,從江縣委、縣政府層層簽訂責任,明確26個危改成員單位97名干部組成“包保”工作隊,先后進駐高麻村,實行包戶搬遷。
在今年危房改造中,東朗鄉苗谷村村民委主任潘寨福說“國家有了這么好的政策,我就自己多累一點,帶領群眾把農村危房改造這件事情做好,為我們苗谷村做點實事,那么我當這屆村長也就沒有什么遺憾了!”
從江縣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在實施農村危房改造過程中,縣委、縣政府早已注意到如何借助機遇,把從江不同民族居住村寨打造成不同風格的民族聚居,如何把農村危房改造打造成鄉村生態旅游資源精品工程等,在工程啟動前,縣委、縣政府就把房屋設計工作放到了首位,責令相關職能部門針對從江不同民族習慣,共提供侗、苗、瑤等7套不同民族特色的房屋設計,為實施農村危改工程描好圖紙、定好格子、打好基礎。近三年來所有實施危房改造的農戶均按照規定設計標準進行改造,這些房屋設計不僅迎得了不同民族的支持,更充分展現了不同民族的居住特色。
同時,以農村危房改造和村莊整治為契機,結合農村危房改造工程實施村莊整治,對全縣20戶以上相對集中居住的320個自然村寨選擇有地方特色的村寨進行綜合整治。通過整治和管理,美化房屋立面,凈化衛生環境,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改善了村寨形象,豐富了村寨內涵,提升了村寨功能及視覺景觀效果。沿江兩岸村寨和公路沿線的村寨建設建成了一個個依山傍水、生態良好、自然和諧的綠色走廊,不僅為發展鄉村旅游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也有效推動了農村危房改造和特色產業發展,擴大了農村就業,增加了農民收入。
如今,走進從江,一個個危房改造點,猶如一座座親民愛民的不朽豐碑,矗立在月亮山腹地;昔日破舊的木房變成了一排排風格獨特、錯落有致的“小青瓦、坡屋面、穿斗枋、雕花窗、吊腳樓”式的“苗侗生態民居”新村,優美整潔的庭院環境,令客人流連忘返,拍照留影。這些苗侗生態民居不僅改善了當地農民的居住環境,提高了生活質量,而且成為月亮山區一道靚麗的風景。